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2)

时间:2014-03-06 15:37 点击:
1.分阶段进行职业意识培养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意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意识培养,确保职业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刚刚迈入

  1.分阶段进行职业意识培养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意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意识培养,确保职业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还没有完成角色转变,在开展入学教育的过程中要进行学生所学专业的社会定位、就业现状、职业发展前景、本专业的行业特点、优势、社会职能等相关内容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得到职业启蒙。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二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针对学生缺乏直观的职业了解、对职业设计过于理想化的特点,要鼓励学生走进专业实习基地,支持指导学生组建或参与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社团,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对职业目标进行初步修正。在这个过程中要侧重开展成长反思教育,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针对大三学生的特点,侧重开展择业指导教育。针对学生处于职业选择期、价值判断困惑和心理焦虑等实际情况,思想政治课程应重点加强对毕业生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同时还应该关注因特殊原因未能顺利就业的学生,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和给予各方面的帮助。
  2.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及政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渠道,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给予切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是思想政治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是客观事实,因此,在大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就应该把当前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压力进行介绍,让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将就业压力变为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动力。有了危机意识,就有了责任感和紧迫感,就能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对自己职业意识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就业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对我国现行就业制度改革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实施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步骤,进而认识到我国现行的就业方针与政策,据此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接受政策的约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给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实现顺利就业。
  3.建立一支优秀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目前的很多高校都是由思想政治教师来开展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必须强大,素质过硬。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更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使思想政治教师具有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熟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咨询,解决大学生实际就业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2).
  [2]刘丽.职业素养教育--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4]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J].天津师范大学,2007.
  [5]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