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一个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将受用终生。在育人过程中,家校联系的紧密度、和谐度,师生交流的深度、广度,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人文性都将影响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家校联系;师生和谐;养成教育 长期以来,众多农村小学受社会“重智轻德”思潮的影响,再畏于安全压力与质量压力,在养成教育方面重视明显不够。加上孩子长期留守现象普遍,家庭教育方法缺乏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孩子们身上有很多不良习惯未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实践,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让养成教育得以真抓落实。 一、让深入调研指导工作方向,让有效实施强化行为习惯 1.依据调研结果,明确育人方向 为了了解到学生养成习惯的具体现状,学校可以首先深入师生中调研,制定、发放、回收《学生养成习惯情况调查表》(分年段或年级制定,低段问卷由家长完成)。调查对象尽量涉及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然后通过分析,得到学生的道德行为、生活养成现状,并有的放矢地制定适合校情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2.身教重于言教,正人须先正己 学校向全体干部职工提出养成目标:享受高雅的校园生活,培养严谨的从教习惯。要求教师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做学生的楷模:(1)惜时守时:集会按时到场;上课前进教室,课后不拖堂;不迟到早退。(2)注重形象:着装整洁大方,不邋遢、不暴露;不开下流玩笑,不爆粗口;不在学生视线内抽烟,不在学生活动区进餐。(3)以身作则:自己打扫办公室;周一升旗时与学生同唱国歌;大课间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3.强化班集体意识,与班集体共荣辱 细化、量化班级工作,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无论好坏都不再只是个人行为,都影响班级考评分。所以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世界,我不能事事随心所欲,也要懂得:我有一个团队,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4.实施有效监控,强化习惯养成
合理安排大队委,组建校园巡逻队,及时反馈信息;落实值周教师职责,随时巡视校园、接收并处理相关信息,量化落实到班级,一日一公示;每周例会及时总结,指出不足,在周一升旗仪式上表扬先进,通过多层次督查和及时发现整改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