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证明,任何财务风险都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很多企业在退市前就早已显现出不良的业绩信号。财务风险预警的重点是对企业已经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提前预警,管理层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财务风险恶化,从而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具体介绍了基于综合评分法建立的预警模型,以此模型来做案例分析,选取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评估其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指标;财务预警;综合评分法
亚历山大·沃尔是企业财务综合分析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被称为沃尔评分法。他选择了7个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了各指标的比重,然后确定标准比率(通常以行业平均值为标准),将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相比,得出相对比率,将此相对比率与各指标比重相乘,得出最后总分。
综合评分法是在沃尔评分法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全新的财务风险评估方法,它可以评估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状况,可以分别评估企业的各个业绩能力。
一、财务指标的选定和标准比率的确定
综合评分法中的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了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绩效、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状态的几个指标,将现金流量类指标也考虑了进来,具体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综合评分法的标准比率确定方法很多,可以是行业的平均值,或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平均值。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业绩评价目标。
二、计算指标比重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首先是评估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再次是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可按5:3:2的比重来分配。本文认为企业经营运作的最终结果将体现在企业的财务上,经营风险最终也将归结和体现于财务风险,因此本文还考虑了营运能力的指标。所以,在综合评分中,盈利能力占有了较高的比重(40分),偿债能力和经营能力占有同等的比重(25分),成长能力只占10分的比重。
具体到各个能力下所属的财务指标,其比重需要通过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得到:
(一)盈利能力指标
设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分别为A、B、C、D。将四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将分数生成矩阵。
首先,建立判断矩阵。本文认为,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A和B)比总资产报酬率和每股收益(C和D)更能实时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故相对重要一些,赋予A和B的重要性为3分值,C和D的重要性为2分值,见表1。
其次,计算出判断矩阵每行乘积的加权几何平均数及A、B、C、D所占的权重WA、WB、WC、WD,可得出:WA=1.2247,WB=1.2247,WC=0.8165,WD=0.8165,Wi=4.0824;WA=0.3,WB=0.3,WC=0.2,WD=0.2。
最后,计算矩阵X的最大特征根λ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λ=∑[(AW)i/n·Wi],由此可计算得出λ=4,同时要计算出CI并引入平均随即一致性指标RI。
CI=(n为矩阵的级数)
CR=
计算得出为CI=0,CR=0/0.9=0(当n=4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9),由CR=0<0.1,北大核心期刊认为通过打分生成的成对比较矩阵是有效的,可以用X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来表示四个主要方面的最终权重Wi=(WA,WB,WC,WD)。因此,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的比重分别为12分(40×0.3)、12(40×0.3)分、8分(40×0.2)、8分(40×0.2)。
(二)偿债能力指标
设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分别为A、B、C、D。赋予A和C的重要性为2分值,B的重要性为1分值,D为3分值,可计算出:WA=0.25,WB=0.125,WC=0.25,WD=0.375。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比率的比重分别为6.25分、3.125分、6.25分、9.375分。
(三)营运能力指标
设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A、B、C。赋予A和B的重要性为3分,C的重要性为2分。可计算出:WA=0.375,WB=0.375,WC=0.25。
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的比重分别为9.375分、9.375分、6.2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