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政府要为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绿色通道。小微企业也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借鉴美国、欧盟、德国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及政府政策支持方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其他国家的经验,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小微企业;国民经济;国际接轨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20-02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国际上一般以企业员工人数、资产总额来定义小微企业,但各国因为各自发展水平、角度不同而定义不一。根据2011 年7 月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比如,批发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 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 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等。 一、小微企业的特点 我国小微企业的基数比较庞大,单从数量上考虑,小微型企业占据了中小企业群体中的绝大部分,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 以上。它们普遍特点是生产规模和实力比较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只是在特定的区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带有鲜明的地域产业特点。在地域分布上,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在数量和发达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我国经济主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上缴税收比例已达50%,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一支力量。成为构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基础。 二、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等原因,原来小微企业拥有的优势已经逐步消失,内需、外需都已经开始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 1.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在我国,有超过80%的小微企业是个人创业,也就是所谓的单个老板的白手起家,而由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对市场环境的认识程度、管理水平、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认识、商业眼光等多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齐,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我国的小微企业中,具有科学、合理、完整的管理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的企业不足5%,管理水平不足是相当大部分小微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因。 2.市场竞争力不强。小微企业本身的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并且在企业信誉与品牌口碑方面,与大企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的客户在进行购买和消费时,倾向于中型以上的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存在着管理意识差、管理随意性高、人才意识不强、优秀人才引进资本不足等多个弱点,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平均水平落后于大中型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