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效益来看,我国种子对种植业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40%,论文网站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同时,种子产业的社会效益还体现在其科技价值上。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引发的育种科技革命,使种子产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未来农业的竞争已经变成了种业的竞争,种子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志。 三、我国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种业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起步晚,投入不足,并且种业本身也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使得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业过于分散,缺乏竞争力 (二)种子企业运行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 (三)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四)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有力的保护 四、我国种业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 当今我国种业的发展策略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确定发展方向;二是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种子企业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三是重视科技创新,加强科研投入。 (一)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种业发展趋势,当今我国种业应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一是对传统育种技术进行改造,利用生物技术向传统育种技术进行渗透,提高农作物的育种效率,向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育种技术转变。 二是种子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今后的制种过程必须采取集约方式,变一家一户的繁殖为集中大面积繁殖,加强对播种、去杂、收获等种子生产关键环节的管理。 三是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国外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走一体化经营,使科研、生产、销售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 (二)应对措施 面对加入WTO之后跨国种子公司的激烈竞争,我国种业发展应当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积极推行种子认证制度,规范种子产业发展 2.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加大对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 3.加快国有种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4.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产品的宣传;二是严格把关,保证种子的质量,以质取胜,树立品牌;三是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参考文献: [1] 郑渝:《中国种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国际种子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10:10-16. [2] 陈如明:《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状况》,农业科技管理,2002, (3):1-4. [3] 蒋和平:《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对策》,农业科技管理,2001,(6):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