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算管理不科学 我国高校大多仍延续“以收定支、不编制赤字预算”的事业单位预算要求进行预算的编制。此种预算编制方法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资金需求与去向,一旦出现资金缺口,严重影响高校的常规工作,甚至导致资金矛盾的激化,资金链断裂,最终爆发财务危机。 (四)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善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未重视自身负债情况,导致财务危机问题浮出水面,其根源还在于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不完善。完善的财务管理过程,应包括财务管理决策、预算、执行与分析。科学的财务分析手段,不仅可以缓解资金需求紧张、避免财务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而我国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严重缺失,导致财务管理过程中,对潜在的危机没有实现提前预测并进行及时的防范,诱发一系列的问题。解决高校财务危机,首当其冲应完善其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四、引入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解决危机的具体措施 针对高校引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可行性分析,结合其难点,基于企业财务管理视角解决高校财务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财务管理观念 知识经济的到来之际、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应充分结合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高校近期、中期与长期的利益问题;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理念,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增强企业的人才后背力量;引入企业追求效益理念,将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统筹高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加快实施网络财务理念,增强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重视资金成本与时间价值观念 基于资金成本与时间价值的重要行,将这两种观念引入到高校财务核算过程中,并加强对其财务监督力度。尤其针对引资成本较高的BOT固定资产项目,通过资金成本与时间价值的衡量,如实反映其资产真实价值、运作成本,增强高校财务运作的有序性与安全性。 (三)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首先要通过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职能部门;第三,构建预算管理责任网络,健全预算管理经济责任制;最后,完善全面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与指标分析的双重作用,实现高校内部有效循环。 (四)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完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首先要坚持科学性、重要性、通用性、整体优化、动态完善的原则,增强高校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完善可着眼于财务综合实力指标、财务运行绩效指标与财务发展潜力三个方面。 其中高校综合实力指标可细化为反映学校经费来源于规模指标、办学条件指标;财务运行绩效指标按照高校投入与产出比,评价其各项经济活动的效能、效益与效率;财务发展潜力指标重点考量高校负债状况、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与事业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综合分析考核高校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黄德忠、阳秋林,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在高校成本管理中的运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于红梅,引入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财会研究[J],2009(9) [3]王秉祯,关于高校财务危机的思考,财务通讯[J],2012(1):143-145 [4]柳清秀,吕佳,高校财务危机分期与破解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3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