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人才的流动机制。从我国人力资源总量来看。劳动力供给还远大于需求,人力资源的区域性失衡和矛盾存在,我国现在劳动力上升也存在区域差异。信息的不畅通和地方政策也是制约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因此,应强化和完善人才的流动机制,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对流动人才利益的保障,缓解区域性失衡。 4.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劳动力成本的健康和稳健增长。区域经济的过快增长和人才流动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区域性失衡,也给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过快的增长又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应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健增长,也促进劳动力成本的健康上升。 5.加强企业的引导,培养新的竞争力。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优势面临削弱的压力,而我国企业相比跨国集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时,应及时培养起新的竞争支撑,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而政府也应完善市场环境,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帮助其快速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孙建平,李雅林.劳动力成本构成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及思考[J].武汉金融,2008(5). [2]辛永兵.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 [3]唐庆银.论劳动力成本分析[J].上海统计,2000(4). [4]陈标杰.劳动力红得终将消逝[J].中国新时代,20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