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社区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志愿人士参与其中 由政府出资,居委会组织社区服务人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岗位培训,只有拿到上岗证的人员才有资格从事社区居家服务工作。在培训内容方面可根据老年人需求来进行,例如:专业化的医疗护理知识、基本的医学知识、心理咨询及老年人关怀等。并且这种培训必须经常进行,利用社区卫生所或卫生院便利条件,或者也可聘请相关志愿人士来给社区服务人员进行知识讲座。这样逐渐形成一支在老年人护理方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队伍,极大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费用及队伍稳定方面,一方面通过政府出资,不断增加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使他们安心、踏实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爱岗敬业的意识,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人员数量方面,可积极吸纳社会各界志愿人士参与到老龄化事业当中,使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形成"专志"结合,共同为老年人服务。 3.加大宣传社区居家养老的优越性、便利性,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 要积极在社区进行大力宣传,让老年人以及家庭成员充分认识到这种养老方式的必要性,而且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家庭养老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据在天津市南开区老年生活保障调查显示,在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方面,在社区提供的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健康咨询和社区就近医疗方面,在丰富和调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在为老年人提供家庭调解和法律保障方面,社区服务都起到了重要作用[6]。 另一方面可通过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管理,以社区服务人员提供良好服务的实际行动作为对外宣传内容。如果服务人员态度较好、服务热情、处理事情效率高,在服务过程中积极主动与老年人及其家人进行互动,详细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细心、热心、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会让老年人相信社区服务人员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竞成.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2010,1:30-31. [2]杨宜勇,杨亚哲.从人口结构变化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1,58(总第2402期):23. [3]王刚义,赵晶磊.居家养老的困境与出路--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J].创新,2008,3:87. [4]吴蓓,徐勤.城市社区长期照料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2007,5(第31卷第3期):65. [5]包青年,赵海林.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的社区居家养老--以S社区为例的个案研究[J].学理论,2011,2:89. [6]穆光宗,姚远.探索中国特色的综合解决老龄问题的未来之路--"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纪要[C].人口与经济,1999,2(总第113期):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