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12年9月全球商业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发布研究报告表明预计未来四年中国汽车市场有望实现8%~12%的销量增长。汽车产业带动着钢铁、橡胶、冶金、机械、交通等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增强综合实力,抓住机遇、抢占市场成为目前我国汽车上市公司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差异较大,因此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法对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进行客观评价,量化分析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的现状,以期为我国汽车上市公司发展提供战略上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假设提出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评价标准并不统一,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是“世界500强排名”,该排名仅以单一的“营业收入”为测度评价企业综合实力。但企业综合实力不能仅用“营业收入”这个单一指标来衡量。“营业收入”高的企业规模较大,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时,企业的综合实力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强,但处于规模报酬递减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因此用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地评价企业综合实力。唐瑞强、张维迎等认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能较好的代表企业的综合实力。本文根据综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提出五个假设: 假设1:企业的综合实力与企业规模有关 假设2: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偿债能力有关 假设3:企业的综合实力与营运能力有关 假设4: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盈利能力有关 假设5: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发展能力有关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选取2010年~2012年在沪深A股交易的汽车上市公司(GICS行业分类下251020类别),ST企业与一般企业差别较大,因此剔除了ST企业及数据极为异常的企业,最终选定23家样本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表1)。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CCE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数据均经过交叉验证,缺失数据通过计算进行弥补,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三)指标选取根据这五个假设,笔者选取反映企业规模、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指标共15个来构建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选取反映企业规模的指标营业收入X1、总资产X2、所有者权益合计X3、净利润X4;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5、资产收益率X6、净利润率X7、基本每股收益X8;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资产周转率X9、流动资产周转率X10;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X11、速动比率X12、资产负债率X13;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净资产增长率X14、总资产增长率X15。考虑到流动比率X11、速动比率X12是反向指标,应予以正向化。正向化处理公式为:[Max(Xi)-Xi]/[Max(Xi)-Min(Xi)]。经正向化处理后的X11、X12记为AX11、AX12。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KMO检验本次研究利用SPSS20软件采用主成分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前,进行KMO检验,以确认所选指标关联性强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测度和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KMO测度检验结果为0.682,大于0.6,巴特利球体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1,说明选取的15个指标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二)公因子提取将23家样本企业的2010年~2012年的数据引入SPSS20数据分析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提取公因子的标准是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解释的总方差(表3)显示前四个公因子累计贡献总方差已达91.903%,说明前四个公因子已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选择前四个公因子代表我国汽车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特征。 采用主成份法提取公因子,选择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旋转成分矩阵见表4,旋转后的因子负载值更为清晰显示因子的实际意义。旋转后的成份矩阵(表4)显示:第一个因子对应营业收入、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合计、净利润四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规模,称为规模因子记为F1;第二个因子对应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基本每股收益四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称为盈利因子记为F2;第三个因子对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三个指标,主要你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称为偿债因子记为F3;第四个因子对应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二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称为营运因子记为F4;第五个因子对应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二个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称为发展因子记为F5。 (三)模型构建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表4)得出五个公因子的函数,其中ZXi为Xi标准化后的数据。SPSS20分析软件在进行因子分析时自动将所有数据都做了标准化处理。 (四)综合排名将样本数据带入公式(1)中,得到综合实力及各公因子的排名表,限于篇幅仅列出了2012年综合实力前十名的公司(表5)。 四、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