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夯实基础,创新服务。城镇化快速发展,基础设施要跟上。要加强供水、排水、电信、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坚决杜绝"拉链马路"和"窨井伤人"现象。要加强电网、宽带网、电话线网等空中网建设改造,不能成为城市的"蜘蛛网"。要解决交通拥堵,垃圾、噪声、空气等污染问题。要强化公共服务,创新理念措施,提高城市软实力。 3.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要全面深化改革,解决体制机制上的弊端,完善制度体系。要强化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社会分配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养老制度、住房制度等关系民生的制度改革。要推进土地改革,保证农民的财产权利,加快土地财产权的流转,既能保护农民利益,又能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金融,搞活资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可利用资源投入城市建设和运营。要推进行政区划改革,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要改善城市社会治理,支持农民工参与社区管理,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培育现代市民意识,促进新市民与老市民沟通交流、和谐相处。 4.包容发展,改善生态。要着眼于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注重包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努力做到机会、权利均等。要提倡绿色环保理念,强调集约高效优质,融入生态文明和文化内涵,建设和谐宜居美丽城市,突出个性,树立风格,实现人、城市和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11 [2]王克忠,《城镇化路径》,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0.1 [3]李晓莉,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阶段与推进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8年02期 [4]周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孔凡蓉,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