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城镇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积极建设生态城镇。虽然城镇环境管理法制化建设已取得了可喜进步,但是有关城镇环境保护的专项法规建设尚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法规,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逐步实现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因特网、宣传橱窗、标语、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传播和普及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境保护、自觉参与环境美化的强大舆论。 主要参考文献: [1]肖万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5. [2]彭建强,唐丙元.河北省城镇化的历程、现状及特征[EB/OL].(2009-07-09)[2013-09-24]. [3]《河北经济年鉴》编辑部.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DB/OL].[2013-09-24] [4]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王学萌,张继忠,王荣.灰色系统分析及实用计算程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7]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梁倩.专家:城镇化不是建"空中花园"[N].经济参考报,2013.9.26. [9]张雅林.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EB/OL].(2012-07-09)[2013-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