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教师等不是专业的操作人员,还会出现各种针对性的小问题,这些需要管理人员在应用中摸索,达到灵活掌握这些特点,熟练应用该系统。 3 智能录播系统的应用 3.1 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现代教育的节奏特点是教育需要好的教师,教育大师,真正地去做教育,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机的、系统的搭建知识结构,培养学习、创造的兴趣。优秀教师的课堂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来关注,所以他们的授课现场,可通过录播系统进行网络实时直播,广大师生可在本校或其他学校实时的收看大师们远程的教学现场,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师生创造了“班班通”,“校校通”的整体学习环境,提供了一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方式,从而达到促进教学资源的均衡发展。 3.2 优秀资源,网上发布。对于优秀教师授课所形成的现场教学课件等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师生登录发布系统后,既可查询所需要的课件资源,并可进行预览、在线播放、下载等进行自主学习的安排。 3.3 精品课件制作。优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智能录播系统可以将各摄像机、讲课的课件、以及导播形成的电影模式音视频进行自动高品质的录制,从而完成学校对于优秀教学资源、精品课件制作素材的自动存储和备份。 3.4 同课异构,互动教学研讨 通过智能录播系统,两远程端同一课程的授课现场可以进行相互的观摩,并可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进行实时的互动研讨,精益求精,优中选优,达到共同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 3.5 专家点评。通过智能录播系统,远程听课专家还可对本次授课进行实时的点评,并可与授课教师进行实时的音视频交流和沟通。老师们可以通过专家的现场指导、点评,得以理清更高效的课程结构和模式,育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之中,对教学者而言,达到学习、教学的双重提高。 3.6 多校区互动,网络大课堂。通过网络,在本校或不同校区之间形成以授课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大课堂,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主动地提问大课堂学生,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大课堂内的其他班级也可以观看到互动的全过程;同时,授课教师也可以选择接受大课堂的学生提问,从而极大地激发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迫使教师在课堂上接受学习者实时挑战的检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可变、可控,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贴切,从而使制作出的教学课件更具应用性、市场性。 3.7 微格教室。通过智能录播系统,可将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并可进行回放,供授课教师和教学专家进行分析、总结和研讨,同时,远程教学专家通过远程的观看,也可以实时的参与到对本次授课的分析点评中,实现本地与远程的教学分析组合,从而方便的实现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4 结束语 通过以软件为核心的智能录播系统,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在网络上“零”距离观看和聆听优秀教师的远程授课,实时分享优秀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实现学生端和学生端、教学端之间的远程互动的实时教与学的模式,从而对教育模式的改革起到引领和促进的作用,为信息时代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和建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它在未来教育领域的发展中,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新.全自动智能录播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1). [2]张飞碧.全自动智能录播系统的架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05). [3]刘陕军.录播系统在精品课程制作中的优势[J].科技资讯,20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