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古至今,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也会有或多或少的破坏。所以我国的环境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的环境治理与保护都远远落后于很多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将对环境保护问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几点思考。
【关键词】环境保护;社会经济;长远发展
长期以来,不论是我们国家还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的发展中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始时,这些问题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依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然而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与环境危害的不断加深,环境问题受到了更多人的普遍关注。虽然首次环境会议的召开到今天,我国在环境保护问题方面并非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就,许多环境问题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但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我国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海洋、淡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污染面从城市蔓延到了农村,从发达地区蔓延到了不发达地区,这种局势的形成不仅危害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几大经济因素
(一)对国民收入的狂热追求
国民收入的高低是衡量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客观上国民收入是经济研究学里面很重要的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家用它来衡量国家的福利状况。当一个人的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另一个人的效用或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带来利润时,企业就会加紧生产人们所追求的产品,而生产必然会带来环境的危害。但是这种危害得不到人们的重视,经济效益往往会蒙蔽人们的思想,企业忽视市场的作用,过度投资将资本用于一些不必要的产品中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客观规律。所以说对国民经济的狂热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带来了危害,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二)一些产业政策的制定与环境保护目标相背离
环境问题与经济中各产业有很高的关联度,因此不仅环境制度本身会产生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会非直接的对环境系统产生不好的影响。一些企业不顾环境效益,只注重于经济效益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发展经济,促进产品发展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带来了毁坏性的影响,例如能源生产补贴政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扶持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等。不仅是城市产业还是地区性的产业,其政策的制定都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例如一些废旧物品回收产业,该企业每个月都会回收上万台废旧电脑,再由员工将电脑拆解。但是目前我国的技术比较落后,这些废旧物品处理不当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例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大气污染等。该产业的兴起,使得产业所在地区的居民收入得到了提高,但却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影响。
(三)现存环境保护制度缺乏对环境的有效制约
经济的主体行为是会受到制约的,制度的规定与实施情况直接决定了制度的运行效果。如果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同时具备约束至约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便可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而激励机制也有助于经济主体行为的一致性,降低制度实行的阻碍。现在我国的保护已经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总对环境的治理也取得了有效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的规定已无法有效的治理环境问题,而且很多环保制度所带来的监管与实施成本已经给我国带来的很大的负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现行的环境保护制度有待创新与完善,所以在环境污染与生态污染中,环境保护制度的设计与不断地更新时当今的难题。
二、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性发展
经济是发展的基础,生态是发展的条件,社会则是发展的目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但不发展经济就会处于贫困状态,这个也不行。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该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存于协调性发展,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难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第一,环境第二的思想已经不适应如今社会的需要,要想加快经济的发展,明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不可取的。我国的现阶段经济增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实现的,北大核心期刊这种增产方式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难题,首先要转变经济观念。要充分的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要制定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政策,例如各种资源能源节约的政策、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排污收费制度等。另外要开展清洁生产,最大限度的减少生产中原材料的消耗,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不排或少排废弃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