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就是玄虚文学,它是魏晋时期一些士族名流从《老子》《庄子》《周易》三部“玄书”中,将儒家的“名教”和道家的“自然”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儒道杂糅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这个思想的核心是“贵无”,在政治上主张“以无为用”、“无为而治”,企图在纷乱的社会中寻找一条顺时应变的全身之道。玄学对于生命的看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认为生命短促,没有什么价值,对身体极不爱惜,另一方面,在鼓吹及时行乐、糟践身体的背后,却深藏着对人生、生命的强烈追求和留恋,因此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养生主张,对导引养生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导引养生 西晋南北朝时期,葛洪、寇谦之等人继承了战国以来神仙方士倡行的养生术,把“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去邪却病之事”从理论上、方法上作了系统的阐述,助长了导引养生的发展。葛洪的养生术同玄学养生一样亦分为养形、养神。他提出养形须在导引、行气、服食、卫生等四方面修炼自己。 (三)坐禅养生 南朝时,天竺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创立了“禅宗”,禅,意为坐禅、静虑、静坐修性。其方法大体与我国的养气、养神法相似,并很快流传开来。《坐禅十种行》里说到坐禅的十种目的:“一命观处明净;其二,遍起看诸根;其三,晓了于相;其四、制令心调;其五,折伏懈怠;其六,心无味著;其七、心欢喜;其八、心定成舍;其九,近学定人;其十、乐著安定。”其中,“心调”“安定”类似气功的方法。由此看来,“坐禅”对养生、健身都有良好的作用。 三、民俗活动 (一)角抵戏 角抵戏是百戏的一种,在秦汉时期形成并兴起,以娱乐性见长,在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在上流社会以及宫廷之中也异常风行。时至魏晋南北朝,娱乐之风盛行,角抵戏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普及性。魏晋时期的角抵大体以摔跤为主,且角抵者力大无比,技艺不凡,不然根本不可能与身强体壮的西域人抗衡。作为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也可以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角抵戏盛行的史实。 (二)竞渡与舞龙 以史书记载为证,在汉代时期盛行的龙舟竞渡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沿袭和发展。但与汉代龙舟前方的鸟头和龙头大有不同的是,魏晋时期的龙舟前方出现了兽头。当时人们坚信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兽可以退邪恶的东西,从而使龙船行驶可以一帆风顺。南北朝时期龙舟竞渡的盛行还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很大关系。 魏晋南北朝空气的民族大融合使得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渗透和交融,从而使该时期的文化开始繁荣,多文化的大融合,对魏晋南北朝体育文化多样性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虽然当时尚无“体育”一词,但上述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与当时人们的娱乐生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俊奇.魏晋南北朝体育文化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 朱大渭,刘驰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赵强.魏晋南北朝移民运动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