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20师与战斗篮球队 1937年,贺龙和关向应率领八路军120师来到岚县,他发现120师新来的一批青年经常在县城的小操场上打篮球。因此贺龙产生了组建篮球队的想法,1938年初,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正式成立。篮球队主力是戴金川、萤济民、武选生,由参加过红军“战斗队”的戴金川任队长,1940年又把任深县县长的刘卓甫调到一二〇师任篮球队长。至于“战斗”篮球队的名字,也是贺龙亲自提议的。他说,我们红军有过“战斗球队”,八路军嘛,还是要战斗,我们师有了“战斗报社”、“战斗剧社”,球队也叫“战斗队”吧。从此这个球队便命名“战斗篮球队”。贺龙告诫篮球队:“我们打球,绝不是为了自己痛快玩乐,出出风头,而是为了革命而打球,为锻炼铁的体质,使自己能适应各种各样的艰苦战斗环境,核心期刊目录2014同时也为了培养积极主动、勇敢顽强、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和机动灵活的战斗作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更好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服务”。“战斗篮球队”成立之后,篮球队员马上在兴县城南门外的山沟里平整出一块平地作为篮球队的训练场地,同时也肩负起了师部的运动场。至于队员球衣,,更加简单:在一块白布上缝上用灰布剪成的“战斗”二字,往内衣上一别,就成了球衣。运动器材也完全是自己创造:几根木棍钉几块木板外加一个球框就成了篮球架,篮球也是用破布、绳子、棉花扎起来的。没有球鞋,就光着脚打球。“战斗篮球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训练出来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整个根据地战场打出名堂。 “战斗篮球队”自成立后就取得不俗战绩。1940年的“五一”体育运动大会上,120师“战斗篮球队”与兴县联队、阎锡山的71师篮球队展开比赛并夺得此次篮球比赛的冠军;1940年9月末,由张学诗带领的“东干队”抵达兴县,与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这支“东干队”是由抗大三分校的篮球好手组成,实力相当强劲,在陕甘宁边区所向无敌。贺龙同志十分重视此次比赛,不止一次地召开了迎战“东干队”的准备。最终“战斗篮球队”以七十八对三十的比分,战胜了这个曾是陕甘宁边区最强的队;1941,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接到延安体育会会长李富春邀请他们去延安体育会进行篮球表演的电报,途经绥德时与绥德师范队进行一场球赛并以105比15的悬殊优势大胜。许多观众众口一声地称赞八路军机智勇敢、能文能武,不仅技术高超,而且谦虚和气,确实叫人心悦诚服;1941年夏,“战斗篮球队”初次赴延安,队员刘卓甫、栗树彬等后来回忆到:“在延安我们先后同抗大军政学院、中央党校、鲁艺学院、马列学院……进行篮、排球比赛,我们都赢了。”8月9日最后一场对抗“延安代表队”的比赛更是吸引了朱德、李富春、陈云等中央领导来观看。朱总司令看完他们的球赛后,亲自在西北茶社设宴招待全体领队和队员,并以题词“球场健儿,沙场勇士”而制成锦旗赠给他们留念。“席间朱总司令亲切致词,他说“你们前线的球队到底不一样,不光技术好,意志好,道德作风也好。”连《解放日报》也赞叹到:“战斗队张之槐灵活快捷的切入和几乎有投必中的投篮技巧,后卫李侃的勇猛截球,博得了全场的赞扬。尤其是队长刘卓甫的领导指挥艺术给予延安体育界以良好印象。而团结默契,实为该队此次获胜重要原因”;1942年9月1日,为庆祝抗战五年来的辉煌胜利,延安举行了盛况空前的运动会,贺龙担任此次运动会副会长。晋绥军区受邀参加,参加篮球比赛的是以刘凯、田仁民为主力的“战斗青年篮球队”。最后获得了篮球对抗赛的冠军。运动会闭幕时,组委会特地安排“战斗篮球队”和延安实力最强的留守兵团的“近战篮球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结果“战斗篮球队”以领先26分取胜。毛主席在几天后接见战斗队的同志们也鼓励他们:“你们在贺师长领导下,一面打仗,一面开展体育运动,很好,我们军队是很需要体育的”。 在延安参加完运动会后,“战斗篮球队”又接到贺龙的指示前往南泥湾三五九旅学习一个月,并进行慰问表演,帮助开展体育活动。由于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1943年起,“战斗篮球队”解散了,球员们继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的活动也就从此结束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时期晋绥边区的体育事业紧密的同抗日的民族战争相结合再加上贺龙的个人作用以及根据地军民的大力支持,使晋绥边区的体育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根据地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魄,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体育人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演讲—在一九三七年“八一”运动会开幕式上》,《新中华报》1937年8月2日 [2]《新中华报》1937年8月6日 [3]《新华日报》1937年9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