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快速融合发展,各国通过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以中哈两国合作建立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为研究对象,以边界效应转化的基本理论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分析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哈两国的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相关的对策建议:提高中哈经济、文化交流;降低双方规则制度差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对国际双边合作中心的政策法规研究。 关键词: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边界效应;效应转化 中图分类号:F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12-0002-02 一、相关理论 (一)边界效应 边界效应一般是指边界对于跨边界经济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与边界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属性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通常将其称为“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 边界的屏蔽效应一般是指边界成为阻碍跨边界交往和空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提高了交易成本。如边界多数表现为国家为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而设立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或表现为边界两侧基础硬件设施的出入很大,不具备进行经济合作的条件。 边界的中介效应一般是指边界发挥彼此接触和交流的空间中介功能,如边界通常是两国间接触和交往的频繁地带。通过边界对信息自发形成一个过滤机制,双方往往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协商合作,寻求互补的合作机会,为边界两段的经济体带来共赢。 简言之,边界的屏蔽效应提高了跨边境经济合作的交易成本,促使跨边界经济交往的频率降低明显,而边界的中介效应有效消除贸易双方经济合作的阻碍,便于国际贸易的往来和合作。 (二)边界效应转化 屏蔽效应是人为产生的,而中介效应是天然发挥出来的,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边界的屏蔽效应呈现出逐渐减弱趋势,而中介效应呈现出逐渐加强趋势,原来封闭型的边界逐渐转化成半封闭型或开放型。 (三)跨境经济合作区加快边界效应转化 跨境经济合作区一般是指相邻的国家(地区)之间为了提升边境地区的潜能,便于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的转化,在遵守各国法律的前提下,在双方边境附近划定特定区域,给予该区域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的相关产业政策,并对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跨境海关特殊监管,汇聚和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区域内的经贸发展,对周边地区发展发挥有效辐射作用。 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促进边界效应转化 中哈两国建立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首个与周边国家通过双方中央政府签订协议的方式共同规划建立的国际合作项目,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也是促进中哈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成功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