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国际政治视角。国内政治因素也是国际社会观察崛起的一个重要视角。从国内政治视角分析外交政策与行为,有的人认为,国内经 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压力会促使外交走向强硬。其原因主要有四:第一,资源威胁论。的发展将对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这一方面将加剧全球资源短缺,另一 方面导致为获取资源而实行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第二,经济社会转型威胁论。正面临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期间各种矛盾的爆发和激化将使的和平发 展难以继续。第三,政治威胁论。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使得难以和平发展。第四,文明威胁说。是近代以来为数不多的不同于西方文明体系的大国, 的和平发展将冲击西方的自由民主模式,削弱西方的文明优越感。 然而,同样在国内政治视角下却有支持和平崛起的声音。其原因如下:第一,因经济发展需要全球自然资源,所以会保持头脑冷静而非恣意妄 为。第二,的历史传统缺乏军事扩张主义。并非奉行“扩张主义”的强国,即使在其帝国影响力处于巅峰之际,也是通过经济“朝贡制度”控制泛亚洲贸 易,而非军事征服。第三,的国内问题复杂,各种利益集团斗争制约了的对外冒险主义。第四,当今世界并不存在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没有“道义之 争”,完全是实力之争。第五,从自身受外人统治的苦涩经历得出结论,对他国事务采取不干预的态度是一种必要的尊重。 第三,利益攸关方视角。利益攸关方视角主张外部世界应该以务实态度处理与的关系。对于传统大国美国来说,帮助和平崛起比互相竞争有可 能使美国分享更多的影响力和繁荣,因为随着的崛起,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应该欢迎一个富裕和强大的,因为它 将通过贸易和经济交往而共享财富。站在立场上看,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受益者,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实现进一步发展。既然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利益 相关方,国际社会可以通过推动建立一种有效的地区多边制度,使其成为负责任的一员,从而实现和平崛起。然而这一视角下也有观点认为,尽管与世界已实现 高度相互依存,已经成为现有国际体系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但因为主权安全仍然是的首要安全关切,也不能排除挑起争端乃至战争的威胁。 向世界讲述“故事”的四个关键维度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形象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构成,在国家形象的构建中,国际舆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国家的舆论安全,既 需要增强我们的媒体传播力,也要讲好故事,因为一种舆论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讲故事”的能力。为此,笔者提出向世界讲好故事的四个维度。 第一,从时间维度看今日之。外交理念发端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理想和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也对“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有深刻认识。然而,近代西方强势文明的入侵彻底结束了的天朝礼治,百年的屈辱史使中 国深刻体会到,一个国家丧失了主权,人民就没有尊严和地位。新成立后,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外来干涉,同样也 尊重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新成立后的60多年外交实践中,在捍卫国家主权问题上从来没有妥协过,即使在自身力量还十分软弱的时候,在强权面前 也从未屈服。今日的虽然国力增强了,但从惨痛的历史遭遇中深刻认识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成为人的信条,在捍卫本国主权的 同时必然也尊重别国主权。 第二,从空间维度看世界之。首先,既是世界大国也是最大的发展家。这种兼具世界大国和最大发展家的双重身份需要在承担世 界责任与谋求自身发展中寻求统一。因此,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的必然战略选择。其次,是一个亚洲地区大国。亚洲是世界上是最具多 样化和多元性的一个大洲,如今崛起加剧了与周边国家间原本就复杂难解的历史、领海和岛屿主权纷争。而世界各大国基于全球战略考虑加大对东亚地区的 投入更使周边地缘环境更加复杂。这一切决定了维护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致力于在推动地区发展与维护地区和平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这既是的利益所在也是的责任。再次,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是人民的历史选择,但由于各种原因,西方社会对社会主义存有诸多疑虑甚 至敌意,冷战的结束不但没有导致“意识形态的终结”,反而使得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更为广泛和错综复杂。因此,的大国地位、发展 家特征和社会主义属性使得崛起中的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创造一个和平友善的国际环境是当今面临的重要任务。 第三,在实践维度看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当代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体系,不但在经济上全面而深入地融入到西方主 导的全球经济体系中,而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等各种国际制度中,并利用现有国际秩序中的制度渠道提升了自己的地位。与此同时,也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正是在参与国际体系的双向互动实践进程中,不但成为了现有国际体系的积 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而且国际体系也因为接纳而更具开放性和合理性,并朝着包容性方向发展。 第四,在换位思考中去“理解”。换位思考既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的国家间关系的基础。我们必须要学会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 置上去看待对方的行为,思考对方的问题,才能了解其道理。如果西方国家总是用自己的价值和制度来衡量,就不可能了解一个在历史、文化和民族方面迥然不 同的。同样的,人也需要在换位思考中去坦然面对外界对的说三道四。因此,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体验和思考问题,是增进理解和信任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