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弱势群体家庭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研究(3)

时间:2014-04-03 15:56 点击: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强自立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立自强的品性和奋斗精神。可是现今的大多数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分的呵护和娇惯之下,缺乏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强是中国古代哲人所提倡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强自立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自立自强的品性和奋斗精神。可是现今的大多数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分的呵护和娇惯之下,缺乏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强是中国古代哲人所提倡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民族精神。自立是主张自我的独立性,是一种不依赖他人或环境,靠自己的能力和劳动而生活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质。我们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大学生更应立足于自身实际,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克服经济困难,增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四)沟通交流,打开学生心灵之门

  弱势群体家庭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了家庭的富裕和科技发展的成果,也接触了新的科技产品和前卫的信息技术。这些孩子自尊心强,追求时尚,但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般听不了批评。有了沟通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有的放矢,享受教育的乐趣。选择好与学生沟通的突破口,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挖掘闪光点,为沟通创造契机。真正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支持、赏识每一个学生,才能使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寻找共同点,让沟通产生共鸣。通过社团组织开展切合时代脉搏、适合学生特点、冲满青春活力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专题讨论会、联谊晚会、各类棋类竞赛等,用以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落实日常管理制度,维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挖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潜能。健全人格教育最根本的是激活弱势学生群体学生自身的精神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并结合外部的关心来克服其弱势状态。

  参考文献:

  [1]刘胜良.教育失衡: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孙静等.高校单亲生教育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1(17).

  [3]刘媛等.单亲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1).

  [4]郭素琴.关于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探讨[J].理论视野,2012(2).

  [5]李萍.特殊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辅导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

  [6]许敏,等.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J].文教资料,2010(1).

  [7]林平.关于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德育的若干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2).

  [8]敏等.关于做好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6(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