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论包容性增长中的以人为本思想(2)

时间:2014-04-11 11:40 点击: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

  党的根本宗旨与执政理念,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的前提下,胡锦涛同志适时地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对今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具有关键性意义,前瞻性地描绘了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对指导思想的深刻总结与具体性实践。

  (三)以人为本全面反映了包容性增长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思想。

  首先,经济社会发展目的方面,包容性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群。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依靠力量方面,包容性增长要求经济社会促使人人获得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努力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的障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组织和动员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促使人人获得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机会,努力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的障碍。

  其三,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如何分配方面,包容性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消除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增加。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党建读物出版,2008.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