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析表达技巧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词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抒怀言志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叙事、写景、议论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具体为:①直抒式,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②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石壕吏》等。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如《西江月》《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等。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诗词表达的情感,分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内容。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如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充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增强了诗的气势,衬托了意境,使感情更加丰富。 3.表现手法。诗词中常用比兴、衬托、用典、借古讽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情感的表达。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使得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再如,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移情于物,更形象贴切地表达自己愿意献身祖国的壮志情怀。 (三)词语赏析 学会赏析精词妙语,是赏析古诗词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审美能力的体现。词语的理解赏析,主要是分析其在诗词中的含义和运用之妙处。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幽深的山林之中,“蝉噪”“鸟鸣”,情景相生,动静结合,意境深远而韵味无穷。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通过诗词品读、赏析,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表达、审美等语文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历史文化,树立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陶甜.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赏析\[J\].都市家教. \[2\]赵艳霞.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归纳\[J\].教育创新学刊,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