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积极心理学在院外急救培训中的应用

时间:2014-04-26 17:05 点击:
院外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因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在未获得医疗救助之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以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改善病情,减轻伤病员痛苦,尽可能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全民普及并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尤为重

  院外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因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在未获得医疗救助之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以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改善病情,减轻伤病员痛苦,尽可能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全民普及并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尤为重要。在急救培训过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充分挖掘、激发救护师及学员内心爱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勇于面对的能力,使急救培训工作更加有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积极心理学院外急救培训应用1引言

  对院外急救而言,“时间就是生命”。为在更短的时间内救助紧急情况的患者,在社区开展有效的院外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逐渐受到广泛重视。

  院外急救,是指现场工作人员因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在未获得医疗救助之前,为防止病情恶化而对患者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以维持、抢救伤病员的生命、改善病情,减轻病员痛苦,尽可能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如能在发病4分钟的“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施救,则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全民普及并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尤为重要。2013年5月至10月,温岭市红十字会联合温岭市卫生局在全市范围内针对乡村医生、公交司机、教师、企业职工、青年志愿者、在校学生等人群开展了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为主的救护理论、技能培训,将温岭的院前救护意识、参与意识和救护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培训情况及培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通过了历时六个月的公民院外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有2027人获得了由温岭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证书,另有1348人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救护知识及技能,使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本次培训中在问及青年志愿者、企业职工是否愿意学习急救知识时,100%的人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其余岗位工作人员有84.7%认为开展急救知识相关培训很有必要,可使居民在遇到意外伤害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但也有15.3%的人认为:救护是医护人员的事,离我们很远,学习这个没有必要;即使学习了也担心在施救时反遭到冤枉,到了关键时刻也不一定敢出手相救。极少一部分人员,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

  针对现状,组织者及救护师引入了积极心理学理论,推动了培训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运用积极心理学普及推广救护知识

  3.1积极心理学概述

  3.1.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建议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而获得幸福。可以说,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创造快乐、幸福,获得人生积极意义的心理学科学。

  3.1.2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积极心理学要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三个基本点”是:(1)积极情绪:包括个体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在感到快乐、对未来充满希望。(2)积极人格特质:爱和胜任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勇气、同情心、好奇心、自知力、自我控制和智慧。(3)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加大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是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