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级政府以及单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目前,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深化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事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多年,现试就如何改善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增强制度的运行效益进行探析。 关键词:乡镇 国库 集中支付 为了进一步对乡镇国库集中支付进行管理,确保乡镇在资金的使用上更加安全高效,随着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和推进,在源头上进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体制改革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时至今日,集中支付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已占据了极大的比例,我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日趋成熟。如何完善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已经成为新时代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改变传统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建立起具有中国基层特色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对我国财政部门乃至国家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我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单位的部分领导和经办人员对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知,意识不到国库集中支付的系统优越性和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当中的地位作用。一些预算单位仅仅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片面地认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削弱本部门的财务管理权限以及预算资金支配权,对本部门自身利益构成侵害。但是实际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预算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也不影响单位资金的使用权限,国库集中支付反而有利于单位财务工作的改进,规范支出行为,使预算资金使用的效益和透明度显著提高。 (2)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带来财政资金的拨付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这对财政支付信息系统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很高。缺乏严密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国库集中支付就无法运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不成熟、技术不到位对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起到严重制约。 (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重大的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项技术创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促使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支付方式等发生变化,而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没有得到更新提升,导致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需要。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由于预算单位对该制度的政策理解的偏差,对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生疏,加上财会人员本身综合素质较低,学习能力不足,导致该项制度在执行环节出现偏差和问题,严重影响到制度执行效益的有效实现。 二、在乡镇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必要性 (1)银行账户设置重复和分散,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低,不利于有效管理账户和全面监督财政收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是根据各预算单位的申请把资金拨付到其商业银行账户上。因此,预算资金一旦拨到了单位,就脱离了财政监督,至于预算部门和单位何时使用、怎么使用资金,财政部门很难事前知道和控制,只能被动的通过各单位的财务报表或者是查其账务进行事后审查监督,无法对支付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使得各种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屡禁不止。 (2)一般说来,乡镇财政部门的机构规格低,人员编制少,因此内设机构较少, 基本都是一个机构对口上级多个股室。人员少,业务多,难以独立分工,只能一人兼数职,不仅违背相关制度,对业务规范性的审核也难以做到细致。另外,由于高学历人才热衷于向大中城市流动,导致乡镇财政部门一些岗位更换频繁,工作连续性差,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改革起来更需要结合乡镇实际情况。 (3)乡镇财政多数属于吃饭财政,收支规模小,供养人口多,大部分财力都用来发放工资和用于重点公共支出项目,给预算单位的公用经费非常少。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难点就在这里,预算单位认为自己争取来的资金还要每笔开支都受财政监督,所以他们抵触改革。但是作为政府单位不管资金来源如何,就得为公共财政服务,应该保证支出公开透明。因此,乡镇在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面临的情况比省、市级更为复杂。 三、提高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效益的对策 (1)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针对各乡镇由于对改革的不了解而产生畏难、抵触情绪的情况,首先应努力做好宣传工作,强调规范乡镇财政资金支付,确保乡镇财政运行安全和高效,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充分保障乡镇政府机构正常运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方面的作用,取得上级部门和乡镇领导的强力支持,为改革延伸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