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市场经济的一派认为,为市场经济辩护的一派把贫富分化归结于非市场的力量和因素,尤其是腐败和垄断,是隔靴搔痒,别有用心。 腐败是不是贫富分化的根源?在他们看来,如果把腐败理解为贪污受贿,那么腐败不可能成为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因为贪污受贿被揭发前,贪官的财富是隐藏的,不可能计入基尼系数;如果贪污受贿被揭发了,那么贪官的财产会充公。但是,如果把腐败理解为国有资产流失,那么腐败确实要为贫富分化承担责任,因为国有资产的流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把公有制变成私有制,换言之,把本属于国家和职工集体的财富变相地转移到个人的腰包。 垄断是不是贫富分化的根源?在他们看来,如果垄断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即私有制基础上的垄断,那么这种垄断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被视为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如果垄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垄断,即公有制基础上的垄断,那么这种垄断不会造成贫富分化。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实行的就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垄断。"根据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1980年撰写的报告,改革前,中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只有0.16,如此低的基尼系数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没有见到过。"虽然社会主义性质的垄断不会造成贫富分化,但是对这类性质的垄断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镇私营、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报告》(2008-2012)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相比,前者是后者的1.6-1.8倍。但是,"若私营经济的企业主与职工之间有十几倍、几十倍、上百倍、几百倍的收入差距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相比较私有制领域中私营企业主与职工上百倍的收入差距,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垄断造成的贫富差距只是小巫见大巫。此外,在他们看来,为市场经济辩护的一派把矛头指向垄断,实质上是想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实现彻底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 三、小结与讨论 如果说贫富分化与市场经济无关,因为真正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经济强调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因而不会造成整个社会过大的贫富悬殊,那么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说,市场经济强调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都只是市场经济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因为现实生活已然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拥有资本的人相比较那些没有资本的人具备更好的先天条件,也更可能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先机,这本身就是起点不公平的表现;拥有资本的人能够将其所拥有的资源延伸和渗透到其他领域,反过来影响市场交易的过程。正是这种资本权力的存在使市场经济宣称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变得一文不值。此外,也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只是市场经济自身的"一厢情愿",所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制保证,杜绝资本权力,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平。而要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法制市场经济似乎又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美国发展市场经济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贫富分化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甚至愈演愈烈。因此,一味强调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并不能在短期内真正地实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 如果说贫富分化的根源就是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正是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的母体,那么笔者认为,如果不发展市场经济,继续坚持单一公有制的产品经济,不但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一般规律,而且不会有如今富裕和强大的中国。此外,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调节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工具,或许不应该担负如此沉重的指责。因为市场经济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私有制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并不完全是市场经济所能决定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其实不应该被推上审问的"被告席",真正应该被"审问"的是政策的制定者们。政策的制定者们需要反思,对市场经济这个调节资源配置的工具到底掌握得怎么样以及该如何运用,才不会导致过大的贫富差距,更不会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一鸣.宏观调控:短期政策应与中期调整战略相结合[J].宏观经济管理,2009,(3). [2]李培林.中国贫富差距的心态影响和治理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2).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9. [4]程恩富.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促进共同富裕[J].求是学刊,2013,(1). [5]卫兴华.我国当前贫富两极分化现象及其根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6]李强.中国在社会分层结构方面的四个试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2). [7]丁冰.当前我国基尼系数过大的主要原因何在[J].当代经济研究,20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