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科技劳动创造价值的条件分析(3)

时间:2013-11-09 09:29 点击:
(一)科技非生产劳动影响价值实体形成的横向分析 从某一时点社会的横截面来看,科技非生产劳动是生产力发展重要的原因之一,它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而影响价值形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理论上最好的证明。马

  (一)科技非生产劳动影响价值实体形成的横向分析
  从某一时点社会的横截面来看,科技非生产劳动是生产力发展重要的原因之一,它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而影响价值形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理论上最好的证明。马克思曾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的程度”。科学技术通过影响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而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非商品科学技术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社会生产力。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随着科技非生产劳动的发展,人类可以获得越来越多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基础教育和各种科学普及教育方式,增加全体劳动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全面提高科技劳动者的素质。另一方面,随着科技劳动整体的发展,劳动者中体力劳动者比例下降,脑力劳动者比例上升。英国19世纪中叶,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占到全部就业人数的64%,而这一比例在2000年下降到20%。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和脑力劳动者比重的不断上升,都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影响价值实体形成过程。
  其次,科技非生产劳动是提高劳动工具先进程度的基础。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科学为新技术提供直接理论源泉与基础。相应地,科技非生产劳动的产品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非商品科学技术,主要以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等形式出现,可以为生产科技商品的科技生产劳动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持。而作为科技生产劳动结果的科技商品又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将自身价值转化于最终商品中。例如,前两次科技革命中,科技非生产劳动发现了蒸汽力与电磁感应现象,而科技生产劳动将蒸气和电力纳入生产过程,实现了这两种自然力的应用,将社会生产带入了机械时代和电气时代,实现了人手的解放,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新科技革命以来,科技非生产劳动发现的相对论、二进制成为科技生产劳动所发明的原子能、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脑的解放,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例如,一个年产5万吨的炼油厂,采用计算控制后,职工人数可由3000人减少到100人。再如,美国各行各业采用以二进制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后,其每年完成的工作量等于美国人口工作量的2000倍。更进一步,以二进制为原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生产方式大为改变。
  最后,科技非生产劳动使得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使得人类生产过程在更大范围内得以进行,为生产力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分别带动了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劳动对象。科技非生产劳动还促进了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的发展,将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加之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人类可用能源不断增加,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生产力三要素整体来看,新科技革命中科技日益一体化、群落化、社会化,使得科技非生产劳动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它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影响到了由生产力各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生产力系统的各个层次,成为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基础,从而可以影响价值实体的形成。
  (二)科技非生产劳动影响价值实体形成的纵向分析
  通过对社会某一时间横切面的分析可以发现,科技非生产劳动通过支持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影响价值实体的形成过程。通过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分析,可以发现科技非生产劳动促进了财富的巨大增加。19世纪中叶,虽然科学技术已经在社会生产中被广泛地应用,但是科技劳动仍然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体力劳动仍然是那时最普遍的劳动形式。虽然马克思的论述中明确地提到了科技的作用,但是他主要的分析对象仍然不是科技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非生产劳动对于生产力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脑力劳动的比重日益上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劳动还可以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这两种劳动由于技术含量不同,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也不同。“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与单纯的体力劳动相比,脑力劳动的复杂程度更高。因此,人类社会发展中后一阶段简单劳动的标准明显高于前一阶段简单劳动的标准。这样,在社会劳动总时间相同甚至是缩短的情况下,同样以前一时期的简单劳动为标准折算,后一时期的价值总量要远远高于前一时期。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技术本身成为价值的源泉。因为这种价值总量的增加,伴随着使用价值量更大的增加。如果说19世纪中叶,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进行分析时,更多的关注普遍的体力劳动本身,那么今天,我们在应用劳动价值论分析现实时,更需要关注的是包含科技非生产劳动在内的科技劳动如何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这可以有效地解释我国劳动力比美国多几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及美国的几分之一的现实。
  参考文献:
  1.何炼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J].经济研究,1963(3)
  2.孙冶方.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生产的劳动[J].经济学动态,1981(8)
  3.苏星.劳动价值一元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2(6)
  4.于光远.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J].中国经济问题,1981(1)
  5.谷书堂,柳欣.新劳动价值一元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3(6)
  6.刘诗白.论科技创新劳动[J].经济学家,2001(3)
  7.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人民出版社,1982
  10.厄尔奈斯特·曼德尔著.马清文译.晚期资本主义[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11.谭华辙.有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者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6(3)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人民出版社,1964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人民出版社,197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