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共生理论下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2)

时间:2014-01-14 16:28 点击:
1.天津市三区联动统筹发展模式 三区联动指的是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居住社区三区,以农业园区为基础,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居住社区为依托,以资源的聚集、共享、融合、转换为特征,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宗旨,推动

  1.天津市"三区联动"统筹发展模式
  "三区"联动指的是"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居住社区"三区,以农业园区为基础,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居住社区为依托,以资源的聚集、共享、融合、转换为特征,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宗旨,推动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联动、和谐发展的统筹兼顾、共生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选取大、中型城市辐射下的小型城镇为支点,是实现湖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小型城镇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组织基点,是农村第三产业的集散地,发挥着节约土地、改造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地区自下而上城市化的作用。
  "居住社区"是为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提供公共服务资源的"大后方"生活基地,以此基地为依托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促进多元行业共生和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如社区交通、通讯、创业、文化、教育、科研、技术咨询、休闲、医疗、卫生保健、娱乐、体育、商业百货、金融保险、住房等消费居住一体的居民公共服务区间。发展小型城镇"农业园区"是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它承担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建设"工业园区"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农业富余流动人口劳动力转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力支撑。
  "三区联动"的实质是把各自承担不同社会职能的"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相互结合,集结成新的共生系统,并将新的大系统的功能进行拓展、延伸,它是协调发展、共生理论的完美应用,值得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借鉴和学习。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鱼水"共生关系
  有学者将现代服务业细分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紧密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流程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根据产业链的位置来分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工程配套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处于产业链前端的科技、信息服务、咨询决策服务、创意服务等性质的行业;处于产业链后端的物流、会展、商贸等性质的服务行业。生产型服务业源于制造业,又服务于制造业,并依存于制造业,而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更是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辅助,两者之间犹如"鱼"和"水",存在互融互动互生的内在关系,并能产生拉动与推动效应。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要素并以日益专业化的形式将这些要素引入制造业,是第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将会对加工制造业发展产生强烈拉动作用,对现代消费性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湖北省加工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在价值共创的竞争系统中共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转型和升级。
  鉴于湖北省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制造业较为发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潜在需求十分强劲,依此分析,进一步递推湖北省城镇化发展路径为:以武汉发展积淀了几十年的先进制造业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进而重点发展金融虚拟经济;从空间上再"三级辐射"发展以武汉大型、地市州中型、县城区乡镇小型市区的虚拟经济与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为特点的共生经济联合体。该经济联合体的基点选择在于以湖北省小型城镇为支点,三区联动共生协同发展"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居住社区"。
  参考文献:
  [1]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
  [2]张孝德.城乡两元文明共生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基于新能源革命、民族文化与"三高技术"的三维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1).
  [3]张贵.中国城镇化新探索:理论与实践--以天津市"三区联动"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王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7(12).
  [5]王宗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