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内研究现状 王立甲建立了Shift-ShareMethod模型研究了河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以自然工业协调发展,能源合理充分利用的原则,建议进行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建设,走科技化的工业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重点行业。曲宁、张丽恒等人根据天津市能源环境状况,从调整能源结构、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提出了利于节能减排的产业优化措施。卢霜、赵忠恒等人选择工业废水、工业废物、工业废气等为环境指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环境影响下的库兹涅茨曲线,并提出科技与产业有机结合等对策。刘珊参考中国八大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和能源消费情况,将节能减排效率最优化模型和投入产出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各部门减排比例的最优化模型和各个不同部门的能源结构的最优化模型,发现中国制造业、采掘业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整合资源,提高技术含量等建议。张丽霞研究山西省三次产业比例不合理,工业不同行业间能源消耗差异大,且不利于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见及建议。卓锰刚运用Shift-shareMethod模型,对浙江基于节能减排的产业结构优化进行实证分析,建议优化农业结构,做强、做精传统特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新生基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宿永铮结合循环经济、产业经济等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并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控制高耗能企业等具体措施。 另外,马立杰介绍了DEA模型和方法的经济背景和管理背景,给出了综合DEA模型下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资源的有效分配问题,并将其运用到投资领域。宋马林结合国内外节能减排的实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了社会协同地区的节能减排评价模式。李芳切实了解目前江苏省的能源消耗情况,对江苏省能源效率先进行单要素框架的分析再进行全要素框架的分析,得到江苏省能源效率都和技术进步因素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开放本身对于提高能效是有利的,在短期利用外资有外溢效应等结论。傅丽芳等人运用DEA的理论与方法对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与优选,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于当前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徐华峰、李玲玲采用DEA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并利用DEA相对有效性评价数学模型,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几个不同调整方案的综合农业生产能力及生产效率做出合理评价,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周虹、林梨运用DEA方法分析出中国第二、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贺丹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吴海民等人根据产业运行的DEA有效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就是把蕴藏在产业运行各环节的效率能力综合成一个可观测的指标值,根据该效率指标相对有效生产前沿面的位置,判断是否实现DEA有效,进而决定能否成为有效生产前沿面中的主导产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相关问题时,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即运用数量经济学、运筹学等方法,对能源、经济、环境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第二种即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讨论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措施。第三种即在了解能源发展、节能减排宏观情况的基础上,细化到产业和具体行业进行研究,普遍关注的是第二产业中重点行业对于能源环境的影响等。从目前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将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这两个热点结合起来的论文数量有限,具体到某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行业的研究则更少,因此迫切需要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予以探索,这将成为本领域未来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ArrowK.Economicgrowth,carryingcapacityandtheenvironment[J].Science,1995,(268):520-521.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9-191. [3]魏巍贤.基于CGE模型的中国能源环境政策分析[J].统计研究,2009,(7):3-13.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上中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陈丽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