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秘书心理健康探析

时间:2014-05-04 16:29 点击:
【摘 要】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秘书存在着工作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缺乏职业认同感导致的自卑心理,职称职务晋升困难形成的迷茫心理等问题。解决对策主要是: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提供发展平台,推行教育职员制

  【摘 要】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秘书存在着工作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缺乏职业认同感导致的自卑心理,职称职务晋升困难形成的迷茫心理等问题。解决对策主要是: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增强职业认同感;提供发展平台,推行教育职员制度;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等。

  【关键词】 高校;学分制;教学秘书;心理健康;对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各高等院校陆续开始实施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在学分制改革实施和推进过程中,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桥梁和纽带,教学秘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学分制背景下关注教学秘书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学分制管理中高校教学秘书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1、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焦虑心理

  传统的学年制管理中,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一般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统一课程教学计划按学年进行学习。教学秘书只需按此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专业相同且年级相同的学生均可设定同一种课表,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管理形式单一、简单透明。而学分制的特点是允许并且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选修课程。同一专业年级的学生学习课程不再整齐划一,而是灵活多样;但是,选修课的大量增加导致教室资源与学生时间、教师时间协调困难,排课与选课数据处理难度加大。为了保证学分制的教学效果,高校普遍采用了本科生导师制,组织导师指导大学生科学合理选课,而这也成为教学秘书工作的新内容。由此可见,学分制管理中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量显著增加,工作复杂程度明显提高。加之,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又常常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挑战,而且工作内容往往涉及到学院教师的切身利益和整个学院的教学秩序,要求教学秘书必须具备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教学事故的发生,引起各方责难。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学秘书由于工作任务繁杂,责任重大而常常处于忧虑、不安、紧张、烦躁的焦虑状态。

  2、缺乏职业认同感导致自卑心理

  学分制的深化推行,更加渲染了高等院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对教学秘书的工作和性质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普遍存在,认为教学秘书的工作只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仅限于上传下达和照章办事,完全忽略了其工作难度和专业性要求。教学秘书虽然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而长期存在的这种偏见导致在年终考核时的考核结果往往与个人期望值落差较大。这种心理失衡感使得他们看不清本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逐渐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从而滋生自卑感。另一方面,从客观现实来看,教学秘书在职称评定、学历提升、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都与专职教师存在较大差距,由此更易诱发自卑心理。

  3、职称职务晋升困难形成迷茫心理

  新的学分制管理系统运行以来,处于教学管理核心岗位的教学秘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应地,他们的工作应当享受较高的劳动报酬和薪资待遇。但由于高校“重教学、轻管理”倾向,教学秘书的职称和职务晋升总是处于劣势地位。高校教学秘书的职称申报一般都被划归在管理序列,教师序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每年一次,而管理序列则是每两年甚至三年一次;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名额分配上,教师序列的晋升比例远远高于管理序列。显而易见,高校教学秘书想获得专业技术职称上的晋升难度很大。关于职务方面,高校行政管理序列中高层岗位普遍短缺,也使教学秘书上升空间严重受阻。身处事业晋升上的两难境地,教学秘书倍感前途渺茫,发展前景不乐观,便会导致迷茫心理。

  二、学分制环境下高校教学秘书心理健康对策

  在学分制环境下,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科学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为高校教学秘书构建心理健康的绿色通道,提出以下可行性心理调试策略。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