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金融思想及业务的引进与介绍方面;刘天明(2000),首次系统论述了伊斯兰经典经济思想、中世纪伊斯兰经济思想、近代伊斯兰经济思想、现代伊斯兰经济思想、中同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基本特点、主要代表人物等;王正伟(2004)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研究伊斯兰经济制度认为伊斯兰经济制度是特殊的经济形态,是建立在伊斯兰教义下的独特伊斯兰经济。骆永昆(2010)系统介绍了伊斯兰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刘才涌(2011)介绍了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业的崛起的独特原因在与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创新和完善监管政策。 伊斯兰银行的发展模式与产品特点方面,伊斯兰银行李艳枝(2003)认为,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一样充当资金的媒介,不过比银行更多的参与投资经营。王劲屹(2004)指出伊斯兰金融系统是严格按照伊斯兰教义,盈利与亏损共享方式进行金融业务;易诚(2006)详细介绍了伊斯兰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运作模式的差异。 伊斯兰金融引入我国的可行性研究方面,刘蓉(2009)认为,伊斯兰金融在我国开展的业务范围将较窄,这会限制伊斯兰金融的很好的发展,选择伊斯兰教信仰较多的民族地区发展,能减少障碍。张晓凤(2009)从伊斯兰金融安全的投资特点,探讨了宁夏引入伊斯兰金融运行模式应加快制定伊斯兰金融的准则与标准;陈志毅(2010)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角度提出试点开展伊斯兰金融业务对宁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冯宗宪(2011)对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异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引入伊斯兰金融业面临的政治、金融、法律风险,并提出了试点伊斯兰金融业风险管理的策略;张明科(2012)探讨了在宁夏建立一个国际接轨的伊斯兰金融中心的路径方式;张敏(2012)研究了伊斯兰金融发展的法律基础与关系,伊斯兰金融经营模式容易引发商业银行法与公司法的冲突,应健全相关法律;孙光慧(2013)探讨了宁夏银行经营伊斯兰金融业务的现状,提出了优化伊斯兰金融结构及相关措施。 建立一个伊斯兰金融体系一般具备三大条件,一是大量的伊斯兰客户与多元服务项目;二是各种类型的伊斯兰金融机构,三完善的伊斯兰银行拆借货币市场。目前对于宁夏构建伊斯兰金融中心区首要考虑第一在西部引进或成立“伊斯兰金融”机构;二是允许西部金融机构推出“伊斯兰金融”产品,尤其是财富管理工具(如伊斯兰投资基金),吸引中东资金投入西部建设;三是西部企业到国外发行“伊斯兰债券”或由银行安排贸易融资等;四是鼓励西部金融机构到中东国家设立伊斯兰金融窗口。 三、结论与启示 国内对伊斯兰金融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大部分集中探讨伊斯兰金融的发展模式与产品特点,以及东南亚伊斯兰金融的实践与发展趋势;但对伊斯兰金融引入我国可行性的研究较少,即使涉及也仅仅是简单将伊斯兰金融产品及伊斯兰金融体系移植到国内,缺乏对伊斯兰金融引入我国可能产生的制度冲突、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此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宁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所承接中亚区域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功能的战略价值研究尚无专门研究。本选题拟探讨宁夏建立伊斯兰金融区发挥金融中介功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内的拉动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目前学术研究的难点在于中国构建伊斯兰金融中心,一方面必须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另一方面伊斯兰金融业务的与传统金融本身有较大区别,监管有一定难度。所以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伊斯兰金融中心的可行性机制框架有一定难度。本选题将充分借鉴国外内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力求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其次宁夏构建伊斯兰金融中心,必须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才有现实意义。而国外相关地区的数据取得有一定难度。本选题拟利用网络资源、国外统计年鉴和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数据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宗宪,陈志毅.基于风险视角的伊斯兰银行与传统银行的比较[J]国际金融研究,2011(7):7481 [2]张明科.宁夏发展伊斯兰金融的路径选择[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5):4648 [3]鲍洪杰,陈岩,徐小勇.西北民族地区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J]统计与决策,2013(3):6467 作者简介: 彭毛措(1989-),女,藏族,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民族大学2012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