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管理理论日益盛行。供应链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把产品运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连续过程。而供应链金融指的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某一企业节点上切入供应链,将资金注入该链条,从而激活整个链条,使其更有效的运转。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模式;意义 一、供应链融资模式 在日益激烈金融信贷业务竞争中,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探索,多数银行从传统贸易融资业务方面入手,从动产质押或保理等单一融资产品的提供开始,逐步开发产品种类,形成产品集成能力,最终向整条供应链提供结构性融资服务。 (一)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 自20世纪90年代,深圳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深发展)就不断总结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的成功案例,推出了对中小企业和银行都有利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1.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国内开展的比较早,已经成为国内比较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之一。2000年4月,深发展广州分行成立了票据业务专营部门,标志着贸易融资业务探索阶段的开始。随着票据业务的开展,深发展的业务量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2002年,深发展总行创建了货押业务并将其并入银行八大创新产品之内,宣告了贸易融资业务系统规划和经营的开始。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1+N”供应链融资服务,2005年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授信管理体系,创建了适用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评估方法。2006年深发展首创了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业务,目前拥有供应链金融产品3大类20余项。 2.“1+N”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 2003年,深发展在国内率先提出了“1+N”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这是指基于核心企业(“1+N”中的1)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企业(“1+N”中的N)的合作生产关系的特点,深发展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贸易融资业务扩展到整条供应链,形成“1+N”供应链贸易融资模式。该模式从整条供应链的角度考虑,不仅仅解决单个企业的融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为该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支持,有利于整条供应链上贸易业务的开展。 深发展主要选择两条途径来开展这项“1+N”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一种是从1到N,即利用核心企业1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贸易实力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对1的上下游客户N展开融资业务。另一种是从N到1,这种情况一般针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垄断性或政府性企业。深发展通过先开发核心企业1的上下游客户N,积累银行对N的信誉,从而利用N对核心企业1的总体影响力,对1开展融资业务。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这种“1+N”的融资模式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增加,并未银行开发了许多客户,同时银行对整条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加强了供应链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方便。 目前,深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其主要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量一直持续高速增长,发展了一批又一批的客户,为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华夏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 华夏银行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尝试供应链融资业务,但直到2007年华夏银行才正式推广该业务,并丰富了金融产品序列,使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量大大提高。2008年华夏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品牌“融资共赢链”,共分为未来货权融资链、货权质押融资链、货物质押融资链、应收账款融资链、海外代付融资链、全球保付融资链和国际票证融资链。 “融资共赢链”是华夏银行确定的公司业务重点产品之一。通过“N+1+N”模式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关系和横向的协作关系,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贯通起来,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与此同时,华夏银行结合国内与国际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国际业务进一步扩大其服务区域,将为客户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延伸至海外,实现国内外客户的一体化。 在“融资共赢链”模式的创新上,华夏银行在总分行层面建立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营销管理团队,由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负责产品营销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而全国性的大型优质客户则由总行牵头营销。分行层面也成立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专业营销与服务团队,主要负责本行业务产品营销活动,并且设立了专门的产品经理提供技术支持。另外,华夏银行在分行成立了货押管理中心,全过程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通过专业化的队伍来防范和控制操作中的风险,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目前,华夏银行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商业银行。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全面解决了中小企业在产供销等各环节的资金需求,打通了银行和企业合作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