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新媒体信息碎片化对政府监督的危机与转机

时间:2014-08-19 09:20 点击:
〔摘要〕政府的高效运行迫切的需要公民的监督,这既是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权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在新时代,新媒体异军突起,为政府监督的重要力量,新媒体信息碎片化有利于督促政府追求真理、扩大舆论场域、推动公民参与式治理,但是碎片化也

  〔摘要〕政府的高效运行迫切的需要公民的监督,这既是实现公民政治参与权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在新时代,新媒体异军突起,为政府监督的重要力量,新媒体信息碎片化有利于督促政府追求真理、扩大舆论场域、推动公民参与式治理,但是碎片化也带来了碎片信息孤立无援、过度娱乐化、去中心化的困境,我们要培育公民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和加强信息监管来克服碎片化信息对政府监督的阻碍,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碎片化;政府监督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48-04

  现阶段,新媒体是一支新兴的、异常活跃的政治力量,它作为后起之秀的舆论工具,以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和运行机制参与并影响政治活动,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就是重要方式之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媒体监督政府是民主制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然而,信息碎片化已成为新媒体的鲜明特征,给其对政府的监督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打破信息碎片化的限制已成当务之急。

  1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表现特征

  新媒体“快准全易”(信息传播速度快、准确、全面、易得)的特点使得追求信息的轰动性、新颖性、时效性是其终极使命,海量的信息借助新媒体的平台铺天盖地袭来,情报爆炸必将导致信息碎片化,新媒体中信息发布渠道四通八达,分散化的信息来源导致用户获得的信息极其不完整,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原有的知识体系日渐崩裂,新的信息体系尚在排列组合中,两者的碰撞使得新媒体信息走向碎片化。这种碎片化从多维度上体现出来:

  1.1言论模式的碎片化

  1.1.1言论主体方面:泛

  新媒体是一个大杂烩,各种料在其中爆炒形成一锅鲜,其信息涉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言论主体覆盖面广,新媒体的无障碍言论自由使得公众在付出极小的成本的情况下自由参与,言论主体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情况参差不齐(见图1),广泛的社会主体参与使其话题丰富多变,新媒体中有致力于各领域的专业网站,以特色著称,也有包罗万象的综合网站,以全面赢得点击率;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渠道(微信、微博、人人网、腾讯、博客、论坛等)使得公众多途径地发表言论,言论主体的广泛导致了话题的碎片化:参与话题主体多样化、话题内容广泛化、舆论导向多元化。

  2言论表达方面:薄

  追求轰动效应的新媒体在一个话题引起关注之后往往很少进行深入的后续报道,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新的报道点,因为人们对于一个新的信息的接收呈“驼峰式”发展过程,一个轰动信息在刚报到时会引起极高的关注度,但人们往往不重视深入挖掘影藏在其背后深刻的意义,仅就事实本身津津乐道,信息热度到达小高峰后便划至冰点,媒体为迎合信息发展特点不得不蜻蜓点水。为迎合用户需求,媒体大多采用娱乐化、口语化的言论表达方式,随意性增强,其包含的信息元素下降,信息量大质低是言论表达浅显的重要体现形式。浅信息在哲学意义上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1],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易引起错觉。

  1.1.3言论构成方面:杂

  新媒体是由事实性信息和评价性信息共同组成,由于新媒体参与主体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有着不同的教育经历和人生阅历,其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亦会有所不同,在对待事实性信息时他们会将自己的情感态度糅合其中,意见相左相冲突的评论会充斥网络,而网络以内容为主导,用户通过内容展示自我,是信息传播的起点[2],这就会造成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更有甚者,由于网络的低门槛,别有用心的个人会肆意渲染个人意愿,其他用户为达到话语平衡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造成网络信息混乱,碎片满天飞。此外,中国网站数量众多(见图2),不同的网站有其各自的吸附人群,使言论构成更加复杂。

  1.2传递过程的碎片化

  1.2.1传递速度方面:快

  新媒体追求信息的时效性,在获得一手信息后为了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互联网发布出去,新媒体会以最简洁最快速的表达方式组织语言结构,信息传播过程中会依据基准表达超幅震荡,在对事件施加持续影响诉求的驱动下,原有的碎片化信息相互碰撞,再引入新的信息,不同信息之间不断融汇组合,碎片化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滚动传播。危机管理类政务信息的时效性和紧急性更强,所以,在许多情况下政府机关对政务信息收集、知晓、上报、发布的时间有严格的要求[3]。

  1.2.2传递区间方面:紧

  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特征显著,但媒体较强的召唤结构(如社区、论坛等)鼓励用户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碎片化信息能够在花费较短时间成本的情况下汇聚起来,某主题的信息具有其特有的传递区间,公共领域理论认为,虚拟社区是凭借虚拟身份在新媒体中开创的一个由志趣相投的群体组成的公共领域,该领域在某些条件具有开放、平等、兼容、服务的特点,成为形成公共舆论的重要手段,信息易交流沟通,通过公共领域“逼视单个话题传播区间,其完整的信息发布整合过程相当紧凑,运动周期越来越短”[4],如果以整个新媒体信息进程的动态过程来考察这种态势,新媒体就是由数量巨大的、交错重叠的、传递区间紧凑的碎片化的信息聚集起来的。

  1.2.3传递主体方面:变

  在传统媒体时代,用户只是被动性接受向自己推送的信息,担任着受众的角色,大众传媒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中坚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用户逐渐由信息受众角色转为信息推送主体,用户只需注册便可在新媒体中发布原生态信息,得到了在新场域信息传递权利部分让渡,言论自由权受到尊重与保护,信息传递主体由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用户。此外,新媒体的无障碍进入使得任何阶层、任何背景的用户都可接近,不再是精英阶层的标志,传递主体由精英阶层扩展到草根平民,主体的扩散多变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具弹性和包容性。

  新媒体信息言论模式和传递过程的碎片化,会导致信息表象化、信息可靠性不确定、信息非对称的后果。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决定了对信息的认识层次不能停留在显性层,应培养多维度分析思维,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对事物全面客观的分析才是可靠的信息,碎片化的噪音干扰会影响真实判断;信息传递主体分散化导致在博弈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连锁反应会对其给政府监督带来机遇和挑战。

  2信息碎片化对政府监督的转机:新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生态公民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重要尺度,也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诉求的需要,公民参与式管理已成为政治生态,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以往客观条件的阻碍,冲击了仅凭单一“人民代表”形式参与政治的狭隘路径,普通大众透过新媒体也逐渐向政治领域渗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治决策,影响重大政治事件,进行政治监督,新媒体的碎片化对其政治监督拓宽了渠道,提高了效用。

  2.1净化信息空间、高举真理旗帜的催化剂

  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就是话语主体的泛化,无论对高学历高技术高收入的精英阶层抑或打工族的草根平民都有更强的接近性,政府通过新媒体推送给受众的信息会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分享传播,受众会根据现有的知识以及逻辑推理思维对扑面而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各领域的权威无时无刻不在对政府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督,这就使得政府在发布信息时迫于压力要保证其真实性并且谦逊听从专家学者建议,而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凌驾于事实之上,中央电视台的《看见》、《新闻调查》等栏目就是寻求真理的过程,新媒体话语主体的泛化对政府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了监督。

  2.2扩大舆论领域、增强监督力度的助燃器

  新媒体信息碎片化从另一个维度反映出信息覆盖面广泛,新媒体用户来自各领域,对政府进行全方位监督,使得政府官员公开透明成为一种必要,藏污纳垢也会在新媒体信息碎片化下无生还之地,2012年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由于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微笑,被网民围观,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力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短短27天,杨达才的落马让社会各界再次目睹了新媒体信息碎片化反腐的威力。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也是因为一个普通女孩在网上炫富遭网友围观而发展演变成对红十字会资金运作流程的质疑。由于舆论场域的广泛性,政府官员的蛛丝马迹都会被网络群体碎片化信息淹没窒息。

  2.3增强主动意识、推动“参与式治理”

  新媒体信息碎片化使得网民可以无障碍无负担的分享自己的感想,点滴随想都可以借助博客、微博、社区等平台发送出去,对舆论造势贡献力量,这也是间接地参与政治互动的实践方式,网民从微观领域入手,是对自己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借助高技术平台可以培养公民主动参政意识,胡锦涛在讲话中就曾经指出,要把新媒体碎片化信息看作民意的放大器和思想的集散地,网民在新媒体中碎片化信息呼吁政府财政公开,经过几年的努力,也成为现实,碎片化的信息日积月累也具有强大的爆发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