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亚非拉丁美洲的音乐舞蹈团体来访较多,论文答辩使我国观众欣赏到许多民族风格浓郁的、原生状态的古老的舞蹈,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的古老的舞蹈,几内亚、新西兰、埃及、等地的民间舞蹈。 七十年代末,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除民间舞和芭蕾舞外,还有较抽象的现代舞。这一时期来访艺术团的特点是:形式、风格多样,以中小型为主,除国与国的交流外,民间交往日益增多。 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代表舞蹈,这些从民族传统上升到国家象征的舞蹈艺术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民族特色的展现而通过舞蹈,人们更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世界大融合的重要媒介。 三、结论 (一)舞蹈艺术的交流发展不仅体现在各种舞蹈的发展上,更体现在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型延续上,起到了推动舞蹈文化艺术的交流深入,加深了友谊,加大了交流往来。 (二)其文化价值体现的十分具体。交流就像是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桥梁,将全世界紧密结合。 (三)舞蹈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各种大中型舞蹈比赛也培养和激励了一批批杰出舞蹈艺术工作者,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视、对于舞蹈人才的培养和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 四、建议 (一)虽然近年来舞蹈艺术交流发展的十分火热,但是我认为缺少此类的专题讲座和一些理论性的专题探讨,不仅开展交流汇演也要开展舞蹈文化交流探讨会,这样就更能让我们进一步从文化价值上深入。 (二)作为学校来说,应加强校园内同学们对于舞蹈文化的热爱,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感受丰富的校园娱乐生活,不仅能增进友谊,也能丰富校园业余生活。 (三)各类业余、专业培训班、训练学校都要充分发挥挖掘各类舞蹈爱好者的身体素质特点,使他们能够真正的热爱舞蹈和交流,从而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和它在文化交流中对人类情感的推动促进。 参考文献: [1] 于平.《中国舞蹈艺术》第一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第一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 [3] 李炜,任芳.中国现代、当代舞蹈发展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 金浩.新世纪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