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策建议 1.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改革指导思想,做好轮滑课程的改革工作,论文发表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要,打破传统课程内容和方法的设置,充分了解、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选择,重新修改开课计划、教学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各高校应适当增加课程学时数,增加轮滑课的开课班次,增设轮滑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大学生对轮滑学习的需求和学生对轮滑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要求。高校应延长课程设置的时段,延长体育课程设置的时间跨度,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四年的体育课程。“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不应在体育课的设置上限制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和热情。 2.加大对场馆设施和经费的投入。抓住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学校基础建设正在不断完善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运动场馆。除了正常的教学外,加强管理,利用早中晚和双休日时间开放,形式灵活多样,实行有偿教学、有偿健身,以馆养馆,形成良性循环。 3.完善高校轮滑组织建设,积极开展课外轮滑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并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使有些课程的课时不足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各高校可充分发挥校团委、社团的作用,成立轮滑俱乐部、协会等,广泛开展各类形式的轮滑活动,营造浓郁的轮滑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实现课内外轮滑教学的有机结合。 4.加强对高校轮滑运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目前我国已有几千万轮滑人口,但教练和师资培养现状明显落后于轮滑运动的开展。轮滑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是高校开展轮滑运动必要的准备,河北省可以根据学校开展轮滑运动项目的发展方向,按照教学需要开展自学、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的培训学习,以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另外轮滑是滑冰运动的姊妹项目,在技术原理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把滑冰项目教学的经验合理运用于轮滑项目教学中,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结论 轮滑运动以其特有的时代性、时尚性、娱乐性和健身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高校开设轮滑选项课有较高的实际价值。轮滑教学在河北省高校的普及率较低,存在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各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轮滑教学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性,增加轮滑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硬件投入;加强轮滑师资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和完善高校轮滑组织的建设和轮滑竞赛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轮滑氛围,提高轮滑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使轮滑运动在高校中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显墀,孙一.对国内外速度轮滑运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J].冰雪运动.2006(1):33-35. [2] 齐丽敏.对黑龙江省大众轮滑运动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冰雪运动.2005(4):31-32. [3] 李兆元,吴涛,贺福仁.普通高校开设轮滑选项课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5(1):46-47. [4] 闻扬,杜力萍.体育社团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2):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