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党员干部受传统习惯和惯性思维影响,喜欢坐办公室发指令,而不愿去一线去调研和解决基层群众关心的问题,下基层也只是走个过场,效果不佳;部分人员思想过于老旧,接受事物不主动,不愿去钻研、去落实;喜欢被动去接受任务,不愿主动开展工作,企业各项制度的自主落实意识和行动欠缺。 (二)考核力度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 制度执行存在 “走程序”现象,那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考核不到位,相应的监督流于形式,没有建立和完善制度执行工作责任制,不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执行制度时只注重书面汇报,而忽视下基层倾听员工和群众的实际需求,使得制度执行的质量和成效得不到真正落实。 (三)基础不牢,管理不到位 由于供电所抢修工作量大、施工人员少,领导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掌握抢修和施工的安全情况、质量、进度、人员到位情况、协调社会矛盾等事务性工作上。所以,与一线职工沟通思想的时间比较少,了解职工思想动态不够细致。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存在指手画脚、遥控指挥的现象,管理水平欠缺,导致职工的疏远、不认同,情绪低下,工作无激情。 三、巩固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措施和做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取得良好成效,领导干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管理基础得到夯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成效。要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防止短期效应关键要有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才能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一)健全完善教育引导机制 加强思想教育是提高理论修养、增强党性、改造主观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要完善党委中心组的制度,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学习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等,学习前沿的经济、科技、管理知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其次,完善党支部思想教育制度。严把党员思想教育关,全面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结合党员工作实际,毕业论文格式拓宽学习内容和载体,学基本理论、学优良传统、学专业知识、学先进经验。再次,完善学习考评制度。建立干部学习档案,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切实把学习情况作为评价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状况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二)建立健全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 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首先,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机制。要坚持基层调研常态化,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定向帮扶常态化,切实做到 “宣传政策下基层、聚焦热点下基层、帮扶指导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的工作制度要求。其次,建立党员和人民群众直接对话制度。在营业厅窗口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公开服务电话,建立民情办理台账,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意见和建议做到及时调研、梳理、整改。通过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并充分运用网络、微博、QQ群、微信等媒体,搜集有用的群众评价反馈信息。再次,完善信访接待制度。健全党的维护群众权益和矛盾调处机制,完善信访制度,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结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保障机制 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首先,要健全完善职代会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其次,要健全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规范领导干部办公用房 整治违章用车,坚持“六不准”要求,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再次,要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减少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