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整合联盟大学的社会资本实现资源共享,这是进一步提高聚合社会资本运作效率的内动力。一旦联盟建立并得到有效运作,其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都会大大增强。联盟大学通过彼此互换和分享各自的学科优势、教学资源和组织资源,能够使各自掌握的社会资本达到“1+1>2”的效果。比如,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原来一家企业需要与若干所大学开展分散性合作,要使各大学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存在较为明显的组织人事障碍、沟通合作障碍和利益信任不足问题,而通过大学战略联盟体这一平台,就能够有效吸引不同大学之间的学术精英参与到合作项目的研究和应用中。 第三,优化内部组织,这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社会资本重组行动是大学积累和利用学术关系网络获得各类资源的关键环节。其形式上表现为大学与社会相关组织之间的联系,实质是大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资源交换过程。当然,这个交换过程的实现,也需要大学自身的学术实力、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更需要自身有竞争与合作的比较优势基础,特别是要培育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在人力资源方面,重视教师资源结构的优化,引进国际国内高水平的教师;在资金方面,利用竞争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开发教学、科研的社会资本;在科研方面,开展跨学科协同的前沿研究;在行政管理方面,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等。 参考文献: [1]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与文化资本[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4. [2]宇红.企业社会资格理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5. [3]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4]蔡文伯.高校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评析[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4):13-15. [5]胡钦晓.高校社会资本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9). [6]罗安娜,李燕萍.高校社会资本对其核心竞争力影响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93-97. [7]弗朗西斯科·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