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和思想渗入到高校,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形成带来了很强的负面冲击。很多学生提前“就业”,想尽办法去赚钱:打工的、摆地摊的、送快递的……学习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也给学校的学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这些都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新情况和新挑战,学风建设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性任务,学风的好坏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曾明确指出要切实抓好高等学校的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学风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它与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成长经历、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水平、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对已然形成的不良学风,要想改良,本人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是上几堂思想政治课,个别谈话,找家长配合等,反而“从众效应”更容易起作用。同寝室、同班级成员属于接触较紧密的群体,彼此的学习态度、习惯甚至思维方式都可能相互影响。 二、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学风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所致,要进行学风建设自然也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学风建设中如果能发挥他们的先进性特点,必然会成为推动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一,大学生党员是经过党组织严格考察、积极培养而成长起来的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他们的政治觉悟高、个人品质修养良好。另外,他们也是学业优秀、遵纪守法的典范,是优良学风的主要营造者。在平时的学习中,党员们勤奋刻苦,积极上进,成绩优秀,在广大学生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第二,学生党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和谐,很好地处理同学之间的一些小摩擦,给学风建设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服务同学是每一个学生党员的宗旨,学生党员和普通同学生活学习都在一起,能及时发现同学在学习中、生活上的问题,与他们及时沟通,必要时及时对辅导员老师反映情况,为最终妥善解决问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同时,学生党员也是老师的助手,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为建设良好学风奠定了基础。通过学生党员的及时汇报和联系,有利于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跟着班级队伍前进。 第三,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学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老师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促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正是学生党员——学生组织中的骨干力量。学生党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身边的同学起着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感召大家一起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力地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面对高校学风建设,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持续发挥积极推动、引领、模范作用的前提是保证大学生党员群体的高素质。一方面,他们要当好学风建设的宣传员,传播积极、高雅、健康、进步的舆论;同时,大学生党员要身高为范,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刻苦努力、积极向上、成绩优秀,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为了保证党员群体的先进性,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更加规范、用心、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