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第二阶段 第8-16周,这个阶段是护生第二次进入科室,她们对临床工作流程,工作环境都比较熟悉,本阶段是护生快速提高阶段,带教老师尽量鼓励护生独立完成吸氧、吸痰、灌肠、静脉注射、留置导尿、下胃管等操作,小讲课增加新知识,临床开展新技术,专病查房和病例讨论增加难度,调动护生判断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增加出科考试难度。 1.2.3第三阶段 16~24周这个阶段为巩固成果,继续提高阶段,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操作,如昏迷患者下胃管、气管切开患者内套管、消毒取放、上呼吸机患者的管道维护、脱机训练等。同时每完成一次较难度的操作老师一定要先给予赞扬,再指出一些不足之处,下次一定要注意改进。 1.2.4第四阶段 24~32周这个阶段对护生进行全面提高的阶段,包括护理技术操作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指导护生使用比较恰当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这个阶段的小讲课一定要把法律、法规放进来,要重视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因为医疗服务是高风险行业,医护人员的言行不当会引起官司,出科考试增加法律知识的内容。 1.2.5第五阶段 32~40周这个阶段也是护生最散漫松懈阶段,护生对临床护理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临床应该掌握的基本掌握,这个阶段护生临床实习即将结束,而且毕业前要做的事情很多,使护生精力比较分散,这个时期很容意出现护理差错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带教老师对护生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岀勤。因此,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了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实习满意度是护士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医学论文从而影响职业发展[15]。 2 结果 对5批护生进行20次座谈征求意见结果,对分阶段性临床带教满意度为98%,有2%的护生认为第一阶段实际操作应增加一些。 3 讨论 传统的带教方法使得带教老师肩负工作和带教双重任务,由于工作繁重、人员短缺,带教中较注重对实习生操作技术的培养,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培养[16]。通过分阶段性临床带教和系统科学详细周密的带教计划(每周一次小讲课和技能操作、每两周一次座谈会、每个月一次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明显缩短了护生适应期,缓解了护生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给护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实习环境让护生学得开心愉快,学到知识更多更扎实更系统。实习带教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实习生各项知识和综合技能的测评和考核,还要重点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监督[17]。 经过5轮分阶段性临床带教使护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虚心好学、礼貌待人,和患者沟通自如,同时护生也很注意自己的非语言性交流方式。因为非语言性暗示是患者及家属在医院特殊的环境中会特别留意的,此时恰如气氛地运用一些体态语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8]。 分阶段性临床带教提高了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98%),同时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讲课水平及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高。 护生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护理相关制度,如《护理分级制度》、《查对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遗嘱执行制度》、《毒麻药品的管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使护生的法律意识增强,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对患者实施护理,维护了护患双方的权益,确保护理安全。一年来无一起因护生引起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另外,带教老师也应带着前瞻性的眼光进行护理教学[19],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学的重点、难点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防范护理安全的知识传授给护生。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业务水平,护生的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生的自信心[20,21]。总之,为临床护理培养高素质、爱岗敬业、知法懂法以及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实用型护理人才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董丽霞,赵宏林,高岩. 临床实习阶段护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07-1508. [2] 陶莉,刘莹莹. 护生临床带教质量管理的创新与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44-545. [3] 刘冰,王丽芹. 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实施小组学习方法的探讨[J]. 重庆医学, 2006, 35(21):2009. [4] 王维利,崔娟嵩,陈珊珊,等. 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实习方法的改革与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45-346. [5] 史瑞芬,闭晓君. 在护理专业课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 36(6) : 451. [6] 薛德贤. 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2):166-167. [7] 向国秀. 模式病房实行三级护理查房的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23-24. [8] 杨兰香,玉梅,陈献乐,等. 加强临床实习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974-975. [9] 张英兰. 共情应用于护患沟通的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11-1112. [10] Xie J,Ding S,Wang C,et al. An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bility during practical training[J].Nurse Educ Today,2013,33(8):823-827. [11] 林兴凤,肖合存,历淑荣,等. 开展护患沟通情景模式培训的组织与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1-42. [12] 岳颖,王燕,孟凡洁,等. 中医院校本科护生临床护患交流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20):1834-1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