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政策支持在AHS的宏观协调下,全科医学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系统与卫生系统的衔接,政府应加快解决全科医学定位问题,切实增加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并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保证社会资源更多地向全科医学流动[10]。从我国国情出发,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和办学方法:一方面,尽快建立规范的全科医生教育和培训制度,落实全科医生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各级医疗机构的教育、科研和服务职责,为全科医学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保证全科医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3.2人才培养教育是AHS最核心、最基本的目标,在AHS理念的指导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施、基地与师资建设及专业设置上,进行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改革:①在培养目标上,需改变传统的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的定位,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适应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且合理定义全科医学人才的核心能力,改变目前学校培养定位不准确、医学生就业期望值高,培养出来的人才“下不去”的现状。②在课程设置上,针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基础、临床学科的内容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专科知识,形成独特的全科医学专科知识体系。③在基地建设上,全科医学的实践基地应由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机构等组成,以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为核心,整合区域内所有与健康相关的机构和单位,包括医疗单位、护理康复机构、疾病预防保健机构等,建立综合广泛的实践网路系统,提供最优质的一线教学资源。④在师资建设上,通过学校·634·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年6月第27卷第6期JMedPostgra,Vol.27,No.6,June,2014和三级医院提供的学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将有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理念等理论基础,并且在基层社区服务工作的全科医生选择作为全科医生师资培训的骨干,专科医生做全科医生的导师,提供医疗技能方面的指导。通过对临床教师的培训,丰富各级临床教师专业和教学知识,促进临床教师的成长,满足临床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提高临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1]。⑤在专业设置上,AHS不仅有医学、药学、口腔、公卫、护理人才的培养,还包含了健康相关专长的培养,如检验师、营养师、理疗师,跨本科、毕业后教育到继续教育等多个层面。在英国,全科诊所通常以团队的形式运行,由5~6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7~8名接待员、1名健康服务助手、1名管理者组成,负责所在社区9000~10000个患者的初级医疗保健[12]。在我国,相对全科医生而言,其他全科医学人才的缺口更为巨大,全科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康复理疗师等也是基层卫生机构急需的人才,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同时,也应完善这些相关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
3.3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AHS除了传统的基础科学研究外,更强调转化医学和应用研究,以及卫生政策与体系研究、卫生服务研究等。AHS的建立为高等学校和各级各类健康服务机构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促进各部门协调发展。各级各类健康服务机构需要得到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循证医学、临床路径等方面的学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同时,各机构为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科研提供研究的课题和来源以及研究的场所,特别是现场工作方面,为各类人员的培养提供实践基地,如在社区中结合健康档案建立、随访制度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干预研究等。
3.4服务社会建立AHS的意义在于强化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妇幼保健、疾控中心等各级医疗相关机构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服务功能方面,AHS提供从出生(甚至出生前的产前护理)到死亡的所有卫生服务,AHS将提供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基层医院及社区与医疗技术水平高、专科化程度发达的三级医院统一协调管理,通过加强三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鼓励三级医院的医生到基层服务,基层医院的医生到三级医院培训,支持和开展远程会诊等,建成相互依存、各司其责的大卫生系统。并且,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吸引患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实现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良好地分工。全科医学人才真正发挥基础医疗保健的“守门人”作用,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模式,缓解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矛盾突出等问题。
4结语
总之,全科医学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观、技能和知识体系[13]。通过AHS的推行,目的是将高等医学院校与各级健康相关单位建成系统的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增进高等学校与附属医院及各级各类卫生机构的合作,实现教育系统与卫生系统的有效衔接,解决全科医学人才需求量大,然而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却“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矛盾,形成系统、连续一体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全科医学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沟通、彼此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安然.美国的家庭医学(全科医学)[J].中国新闻周刊,2011(24):27.
[2]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6.
[3]StevenLK.Whatisacademicmedicine[J].AcademicMedicine,2008,83(3):205-206.
[4]KohnLT.Academichealthcenters:leadingchangesinthe21stcentury[M].Washington,DC:TheNationalAcademiesPress,2004.
[5]KolarsJC,ShouldU.S.academichealthcentersplayaleadershiproleinglobalhealthinitiatives?ObservationsfromthreeyearsinChina[J].AcadMed,2000,75(4):337-345.
[6]JonesML,FilipSJ,SmithH,etal.Strategymanagementsysteminperinatalservices:theroleofapatientresourcemanager[J].LippincottsCaseManag,2002,7(1):27-42.
[7]HillhouseE,KuwariHAl,SheikhJ.EstablishmentofamodelacademichealthsysteminQatar2012[J].Lancet,2012,379(9817):694-695.
[8]FrenkJ,ChenL,BhuttaZA,etal.Healthprofessionalsforanewcentury:transformingeducationtostrengthenhealthsystemsinaninterdependentworld[J].Lancet,2010,376(9756):
1923-1958.
[9]ShomakerTS.Commentary:preparingforhealthcarereform:tenrecommendationsforacademichealthcenters[J].AcadMed,2011,86(5):555-558.
[10]侯清华,许轶,黄海浪,等.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社会认同问题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438-440.
[11]施建辉,任冰,石平.非直属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1):1185-1188.
[12]孙宁霞,赵凯.英国全科医疗与初级保健制度初探[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588-1589.
[13]江莲,韩琳娜,谢波.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关问题的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2):1299-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