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基于协同理论的“四化”同步发展机制探讨

时间:2015-01-08 10:45 点击:
内容摘要:本文以协同学为理论指导,在明确协同理论对分析四化同步发展问题具有适用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化系统从初始状态到高水平同步发展的动态模型。子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外部控制参量的调控能够强化四化同步发展所需的序参
  内容摘要:本文以协同学为理论指导,在明确协同理论对分析“四化”同步发展问题具有适用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化”系统从初始状态到高水平同步发展的动态模型。子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外部控制参量的调控能够强化“四化”同步发展所需的序参量,加快“四化”同步发展的实现步伐,两者构成了“四化”同步发展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协同理论 “四化” 同步发展 机制

  协同理论与“四化”同步发展

  协同理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表现出时间上、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其主要内容包括协同效应、伺服原理、自组织原理三个方面。其中,协同效应是指大量的子系统通过协同作用而形成的集体效应;伺服原理是指系统处于零界点时,系统的状态主要由少数几个集体变量(序参量)决定,而系统的其它参量则跟随这些序参量变化;自组织原理是指系统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其内部的子系统能够依照某种规律自发的表现出有序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协同理论为探索“四化”同步的发展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启示:一是从适用范围来看,“四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断地与外部进行着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要素交换,获取“有序能量”,因而“四化”系统符合协同理论的应用条件。二是从自组织原理来看,“四化”系统由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个子系统构成,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互动关系是“四化”自组织的内在规律和方式。三是从伺服原理来看,协同意愿、共同目标、有效手段、信息沟通等是推动社会经济系统趋向有序结构的重要序参量。四是从协同效应来看,通过改变外部控制参量,如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能够有效增强系统所需序参量,发挥“四化”的整体协同效应,实现“四化”高水平协同。千差万别的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中都存在协同现象,所有系统宏观性质的相变都是子系统之间合作与竞争的结果。

  如图1所示,在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中,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子系统,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着复杂的协同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一方面,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通过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抢占充分发展自身实力,竞争导致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另一方面,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控制参量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改变,也会导致系统对平衡状态的偏离,例如当前农业现代化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不平衡状态。当系统的不平衡性达到临界值,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力使子系统进行协同作用,竞争与合作产生的序参量促使经济系统发生相变,从无序走向有序,建立新的平衡结构,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缓慢最终会制约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而工业化的成熟也迫使其他“三化”的进步,最终“四化”之间的竞争力和关联力使经济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四化”之间的自组织作用使得经济系统对平衡状态的偏离无论历时长短最终都会回到平衡状态,但新的平衡结构可能是低水平协同,也可能是高水平协同。因此,应在组织与自组织,硬控制与软控制之间寻找最佳节点,通过整合“四化”之间的要素配置,加强“四化”内部互动、提升外部经济环境,促使“四化”在较高发展水平上达到平衡。

  “四化”同步发展的内部自组织过程

  “四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资金、人才方面的交换关系。这种资源在工业、城镇、农业、信息科学之间的优化配置构成了“四化”的自组织过程,如图2所示。“四化”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是其进行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

  工业化过程必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速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可支配收入,导致农产品、农业劳动力资源和资本剩余的出现。这些要素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流向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中,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农业原材料、农业产品、廉价劳动力和资本,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步伐。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使第二、三产业不断扩张,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供需平衡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也迫使传统小农生产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高效农业发展道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的自身规律和城镇化的发展特点促使工业生产向城镇的空间地域集聚,促进了各类产业园区的发展。一方面,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了信息技术在集群企业中的快速应用和扩散,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促使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手段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以工业产业园区为核心建立的社区、购物中心、商业中心等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的建设。

  在后工业时期,工业化高速发展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工业生产的成熟为信息产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本身的传播提供了设备依托。而信息化的发展为产业链增值提供了新的动力。信息技术、现代信息管理手段、信息资源的传播和扩散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表文章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及低端制造业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转变,从而推动了智能工业发展。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社会安全、政务管理、商务策划及生活娱乐中的广泛运用,加速了城镇资源整合和功能定位,促使城镇从工业制造中心、商务贸易中心转变为信息管理和服务中心,使城镇化迈向了城镇新经济的全新阶段。与此同时,信息的快速传播促进了城乡之间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充分释放。从分散化趋势来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城市经济人口向郊区迁移,出现了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区传播,丰富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信息化在农业中的应用推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而农业现代化又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建立起一个循环往复的自组织链条。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