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乡村旅游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道建设研究

时间:2016-10-14 09:09 点击:
[摘要]本文从内、外部需求及旅游产业需求三个方面论证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着重论述了绿道建设对于解决乡村旅游问题的重要意义,并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绿道体系及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对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摘要]本文从内、外部需求及旅游产业需求三个方面论证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着重论述了绿道建设对于解决乡村旅游问题的重要意义,并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绿道体系及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希望能对未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整体旅游目的地质量提升有所裨益和启发。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旅游;绿道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村镇景观建设关键技术研究”(2012BAJ24B05)的阶段性成果。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第一个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区域,其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融合。相比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具有带动能力强、环境污染小、经济收益高的特点,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国内学者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张香凤、杨光灶(2012)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以南昌市为最大客源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导向模式。①孙冬英、龚双双(2011)在对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旅游联动开发的对策。①冯淑华站在区域旅游合作的角度,提出构建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网的区域模式等。②上述研究成果打破了以往以行政区域为研究范围的界限,将鄱阳湖区域作为整体进行更广阔的思考,为后续的区域研究打下了基础。

  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已近三十年,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劳动力剩余状况、维护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重塑乡村社会形象的功能也逐步受到政府及学术界重视。而绿道作为协调区域内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手段,目前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我国许多城市、乡村的规划之中。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旅游尚处起步阶段,国内学者针对该区域内“乡村旅游”与“绿道”的研究也是以单个城市为主,缺乏对整个区域的统筹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性,接着阐释了绿道之于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道体系,希望能对今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占据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拥有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自然资源。无论从外部市场的需求,还是从内部发展条件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乡村旅游都是一种必然。

  (一)外部需求拉动——环鄱阳湖城市群带来的游憩需求

  在我国,城市居民是旅游市场中的主力军,乡村旅游更是城市居民周末闲暇首选的旅游产品。江西省社科院在《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2006-2010)》中提出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的总体定位,即“以南昌为中心,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为次中心,实施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内经济、文化、科技和资源优势,加速区域交通、产业、商贸、产权、金融、技术、人才、信息市场一体化进程,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而我国不同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出游距离大体上趋于一致,出游距离中意愿最强烈的距离段处于50~300千米之间。④在资源特征上,华东地区近三十年的工业化浪潮使大范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变成了工厂连绵的工业、城镇地域,而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盆清水”,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又因其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被称作“白鹤的故乡”,自然、质朴、粗犷的湿地原野景观对许多都市人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旅游承担了满足环鄱阳湖城市群居民游憩需求的任务,发展乡村旅游是十分迫切且适宜的。

  (二)内部需求驱使——城乡统筹和内部发展的需求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包含5市51个县(市、区),面积达到7.49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达到2555万人。将乡村旅游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建设的切入点,有其优势及必然性。

  首先,可借发展旅游实现新农村建设。为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改造环境,搞好村庄绿化,要把江西建设成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地执行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或拆村并点的规划战略,而是要完成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区域污染问题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多项任务,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则必须包括农村交通道路体系的生态化和人性化。环鄱阳湖城市群与周边城市群(武汉、长株潭、太原等城市群)相比,发展程度还较低,城镇化水平仅在30%左右,①未来还将面临着巨大的城乡统筹或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使当地居民通过旅游经营和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扶贫,而且可以充分加强乡村居民自身发展基础设施的实力。

  其次,社会文化的延续与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均需要乡村居民的参与。乡村居民是原汁原味的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原生文化、民风民俗的保护者和传承者。鄱阳湖面积广阔,乡村居民是鄱阳湖生态环境最直接的接触者,也是最广大的生态环境保护者。参与乡村旅游更有利于激发当地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保护自然环境的积极性,增强乡村居民对文化的自豪感,进而起到传承文化、保护环境及促进经济的三重作用。

  (三)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旅游景区或资源亟需组合,经营方式亟需升级

  鄱阳湖区域是旅游景区和资源的富集区,根据《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统计,鄱阳湖区域“共包含2个世界遗产、2个世界遗产提名地、2个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际重要湿地、5个国家遗产、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档次高、数量多,然而,旅游产业的经营却仍未摆脱“门票经济”的落后局面。旅游景区单纯的“门票收入”经营形式弊端诸多,过分依赖门票收入致使旅游产业发展惰性大,产品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游客需求变化的速度,最终致使景区吸引力下降,旅游收入逐渐减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产业迟早要突破“门票经济”的瓶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