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渗透、融合是现代企业集团的重要特征之一。纵观全球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历史,发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均会出现以企业司库管理为手段的产融结合现象。据有关统计,世界500强中有2/3的企业进行司库管理,作为大型集团的资金资源管理平台,司库具有关键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企业集团通过寻求多元化、资本虚拟化,实现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共生,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推动自身向更高级阶段发展。本文基于产融结合的视角,从企业司库概念入手,梳理了企业司库的产生原因、发展阶段及建设特点;通过对GE、Siemens司库管理的案例分析,总结了管理实践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启示;最后,从发展角度对司库管理的未来趋势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企业司库的概念 早在企业司库协会(AssociationofCorporateTreasures)成立之前,学者们就关注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税收、政治经济等因素变化对公司金融的影响,但很少从事企业司库或者司库管理者方面的研究。正如马克(MarkBillings,2007)所描述的一样,大多数人认同司库管理是公司金融功能的一部分,但对于它的概念演变过程却关注较少。 对于中国企业集团来说,企业司库(CorporateTreasury)概念是一种舶来品,源自国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专业化的机构对货币资产、流动性、金融风险及银行关系的实施统一管理。目前,国内对企业司库认识正处于一个逐步深入过程。2011年5月,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举办的财务公司司库管理研讨会中,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及咨询机构的专家对司库管理进行了交流。中国资金管理网高杰提出,司库是集团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方法和IT手段,紧密结合金融市场,帮助公司实现最优化的财务结构、融资成本和投资收益。中石油吕连浮认为"大司库"管理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理念是把资金作为运营要素,追求专业化管理和价值最大化;管理内容上注重管理各类金融资源;管理方式上强化资源的存、流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管理平台上实现资源、信息和管理集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张瑞君提出,司库管理职能包含两个方面:"基本的现金管理职能"和"高级司库管理职能"。前者以留存资金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实现必需收付为目标,包含流动性管理、收支管理、账户管理等职能;后者更具战略导向,强调通过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实现更高利润率来参与企业价值创造,包含财务风险管理、短期融资管理、短期投资管理、银行关系管理等职能。 随着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演进,企业司库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扩展,其概念可以从功能构成、组织形式、管理职能等多个角度去界定。本文认为,企业司库具有名词和动词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企业司库是企业集团内部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是集团总部的一个职能部门或者是集团总部控制下的一个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如财务公司、结算中心等),由其行使对资金及其相关资源的管理功能;另一方面,企业司库是一种管理过程,是以资金资源为管理对象,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决策等管理要素,采用制度、信息技术、金融工具等管理手段,提升企业集团资金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企业集团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企业司库产生的动因 (一)组织结构的变革推动企业司库的产生 钱德勒(AlfredD.Chandler,Jr.,1980)提出,"一战"后美国的跨国公司建立了M型组织形式,其中财务/金融部门包括会计、审计、司库功能,且此种组织形式经不同大型集团的模仿,强化了企业司库在资金资源管理上的功能与地位。例如,1907年,Amours&Company集团已设立了司库管理部门,且独立于会计、审计等部门进行专业化运作;1911年,DuPont集团的审计部门要向公司的司库管理进行汇报;1917年,Westinghouse集团把秘书与司库管理的职能进行合二为一;1920年,GeneralMotor集团进行了组织结构变革,其公司审计和会计条线要向集团司库进行汇报。 外部环境变化、内部管理效率提升的要求从不同层面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演进。"统一决策、分散经营"促使组织变革,要求企业集团内部的执行单元应"责任明确、独立自主"地实现专业化的业务执行功能;同时,企业集团内部的成员单位需实现总部的统一方针,实现总部对下属事业部及各子企业资金、利润、人资等方面的管理。企业司库的产生就是这种组织结构变革的结果,它代表着企业集团对资金资源已开始采取统一管理,并通过司库这种职能实现集团总部的资金资源管理需求。 (二)产融结合的需求促使企业集团优化配置资源 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各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其中又以资金资源最为重要。Wernerfelt(1984)提出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不可流动且难以复制,这些独特的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随着产品或服务交易的波动、业态模式的转换、市场结构的变化,企业资产体系的优化配置需求日益增多。作为企业资产体系中的关键要素,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将打破原有分工界限,其难以模仿、不可替代等特性将在强化企业既有核心竞争力同时,培育出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资源论的角度而言,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也是推动企业进行优化金融与产业资源配置的根本动力。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企业集团发挥协同效应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的替代(Coase,1937)。也就是说,企业组织的特征是将市场关系内部化,用组织科层制权威配置资源替代外部市场交易,企业的边界最终由市场机制的边际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的边际组织成本达到平衡的那一点决定。然而,这种主流理论却存在致命的缺陷,其假设前提是交易成本与技术无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交易成本大幅降低,企业中相对独立的业务结构单元容易被分解出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组织,并在企业演变过程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集团拥有众多的成员单位、分布地域广泛,基于内部分工协作的需求,下属成员单位之间存在资金资源、物资资源、信息资源的交互。为实现企业集团的整体协同效应,发挥统一的运作功能,以资金资源为对象,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的企业司库从集团业务结构中独立出来,成为集团化资金资源运作的途径与手段。 (四)复杂金融环境促使企业集团进行司库管理 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诱发金融环境步入了复杂性、不确定性、全球化的时代。复杂金融环境对企业集团的资金的流动性及避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应用使企业集团达到避险目的,以资产流动性、信用方式、股权方式的金融创新正在以其特有驱动力提升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 但在采用衍生品、结构融资等多种金融创新手段获取收益的同时,企业集团风险敞口也逐步变大,管理风险的需求逐日增强。尤其是日常交易分散在全球的不同时区和地理位置的跨国企业集团,外部金融环境迫使跨国集团面对着交易币种的利率、汇率变动,要求集团能够准确地响应资金流信息的变动并进行管理决策。集中化企业司库管理作为解决复杂金融环境的手段被众多大型集团利用。例如,北美及欧洲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越来越趋于采用全球企业司库管理的模式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三、企业司库的功能、发展阶段及建设特征 (一)企业司库的功能 资产规模、成员单位之间关系、下属单位所处地理位置、组织形式等因素影响着不同集团对企业司库管理的功能定位不同,但差异化的特点中也蕴含着共同特征。一般而言,企业司库管理的具体功能应包括如下六个方面:一是流动性与现金管理功能,该功能是基本功能,主要指企业集团通过司库管理短期资金资源和流动性。二是风险管理功能,主要指企业集团货币收支过程中避险保值的风险管控功能。三是融资管理功能,包括管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四是成本管理功能,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最低的资本成本。五是金融机构关系管理,主要通过司库管理与企业集团发生金融交易的机构。六是决策支持信息管理,对金融资源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集团决策提供依据。 (二)企业司库的发展阶段 企业司库发展受支付数量、支付性质(国内/跨国/币种)、支付类型(支票/现金)、交易量、区位特点(时区)、集团业务结构(多元化/专业化)、与银行之间的关系(紧密/松散)、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度(高/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依据上述因素结合时间顺序,企业司库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创建司库管理的部门。通过统一管理集团的流动资金、内外支付及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执行集团战略意志。对于大型跨国集团而言,此阶段以多币种交易管理为主,实施集团统一的短期投融资、长期融资、外币保值及风险敞口管理等。第二阶段,现金集中管理/现金池管理。其主要是通过本国现金池及跨国现金池实现全球的现金集中管理。对于大型跨国集团,由于其业务辐射全球,在众多子公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不同时间、地点、币种之间的结算,同时带来不同子公司出现资金充裕及短缺的现象。以现金集中管理/现金池管理的方式,可以调剂内部余缺,降低集团整体的资金运作成本。第三阶段,全部交易过程的集中。此阶段是将集团范围内的所有收支进行统一管理。由司库部门统一控制,以单一通道为出口与外部银行实现各项交易,实现集团范围内的统一债权债务;通过集团整体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的管理,实现集团运作管理的集中,防范集团日常运作中发生的资金风险。管理实践中,在支付数量大、跨国多币种的交易多、成员单位地理位置比较分散、集团业务结构复杂、与多家银行发生业务往来、集团信息系统集成度高等条件下,企业司库管理的发展较快。 (三)企业司库的建设特征 企业司库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对资金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实现集团总部对资金流、财务信息流的管理过程,是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过程。 实施企业司库建设时,应重点关注三方面特征:一是企业司库建设是流程重组(BPR)过程。资金是企业司库管理对象,集团资金管理需求促使在司库建设时应对现有资金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再设计,通过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的集成,实现集团整体资金资源协同效应。二是企业司库建设是制度创新的过程。无论多先进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操作流程,同样司库功能实现最终需要专业人员的具体操作。如同企业其他业务操作一样,制度创新及固化实施是指导司库管理者及操作者掌控资金资源并推动司库有效运行的基础。三是企业司库建设是信息系统集成的过程。企业集团一般拥有生产运作业务、办公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为了使企业司库能够充分利用预算、计划、审批、监控和分析等资金资源管理手段,应实现财务管理、生产运作、办公管理等多系统之间的信息互换及集成,从而提升企业司库的运行效率。 四、国外企业司库的管理经验及对我国企业集团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