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革新 4.1逐渐改变了单一的规则性货币政策 混合操作规则性货币以权衡性和规则性为主要特征,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货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它要求中央银行始终将货币政策保持在合理的增长比率基础上,使货币供应量更加稳定。但是金融创新的发展逐渐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单一的规则性货币政策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所以中央银行要坚持实事求是,及时掌握最新金融市场动态,从经济运行状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动态性权衡政策,切实反映实时的经济运行周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暂时性波动,缓解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 4.2应逐步拓宽货币政策的调控范围,实现从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到整个金融机构和全部社会资产的调节 从金融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央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约束,忽视了非金融机构的作用,最终导致信用和金融失控的现象屡次发生,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中央银行要积极转变思想,逐步扩大货币政策的作用和调节范围,将商业银行体系以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其控制的范围和方向,同时还要保证政策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尤其要注意的是,妥善解决好公债管理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5.总结 总而言之,在金融创新条件下,中央银行要适时调整金融政策,拓宽货币政策工具的适用范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创新手段,例如窗口指导和直接信用控制等。中央银行要把握金融创新的契机,保证货币政策工具的科学化、合理化,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晓红,王静.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冲击与变革[J].上海金融,2002,(7):14-17. [2]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34(3):93-97. [3]陈涤非,石铮.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及其货币政策效应[J].现代经济探讨,2005,(2):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