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加强农村“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提升生存环境质量。充分认识到“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清除垃圾,改造卫厕,节能减排,拆除违障建筑,规范停放,彻底改变村居面貌,实现“凡水必清、凡土必净、凡地必洁”的目标。 4 技术要求 4.1 苗木选择 按照皖《苗木标准D/LY02-84》,选用质优、价廉、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大苗造林。优先选择当地苗木;外地苗木调运要带土球,并有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明。 4.2 造林技术 4.2.1 整地。要因地制宜,整地应在造林前一年的冬季进行,把土地深翻,然后按照树的株行距挖穴,树穴的大小要求(80~100)cm×(80~100)cm。在整地期间要清除杂草、地下害虫、砖块瓦砾等。 4.2.2 施肥。年前在树穴中填入农家肥或农作物秸秆,经过一冬日晒腐化,与土壤混合,可以改变土壤结构,增加腐殖质;春季植树时再向每个树穴中均匀撒入300 g碳铵或尿素。 4.2.3 栽植。栽植采用穴植法或沟植法,栽植时先填表土碎土至半穴处,然后把树苗放入穴中,按原设计方向排列,填土浇足定根水,再培土踩实。树穴中土的高度略低于周围5 cm,便于后期灌水或集中雨水。密度以林木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 4.3.4 浇水。树栽好后,在树根的外侧最好在高的方向用锹挖一个20 cm×20 cm的小坑以利天干旱时浇水;一般树栽好后15 d不下雨就要浇1次水。浇水时要沿树的根部或向提前挖的小坑注水,以防水分流失,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遇下雨,可抓住时机清沟沥水,把水引向树穴中。 4.2.5 扶直培土。第2遍浇水后树穴的水分已够苗木1个月的生长,要及时对树扶直培土,踩实固定,高度比苗木地径原土多2~10 cm;一般风雨过后树会有一部分歪倒,要及时扶直培土。 4.2.6 涂白。用生石灰、硫磺、食盐与水在桶中按20∶2∶3∶100比例混合成涂白剂,冷却后用扫帚裹布涂到树上,高度要求1.2 m,涂抹均匀。做到“上口园、下到底、周身全、一条线”,既能杀虫又整齐划一,使涂白后的树木成为农村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4.3 抚育管理 新农村绿化建设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养护管理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造林后要落实人员管护,确定专职护林员;造林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路段要及时进行补植补造。以后每年要对生长的树、花、草进行浇水、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对过密、生长不良的树木开展抚育间伐,保证林木正常生长。 4.4 保障措施 4.4.1 加强绿化教育,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利用广播、电视、横幅、宣传单、培训班、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和环保政策,提高农民爱护、保护树木的意识,把植树造林当成一项公益事业;林业科技人员要联村到户,定期指导。 4.4.2 全民参与,政府引导。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争求农民意见,正确引导,民主决策。坚决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共同把新农村建设好。 4.4.3 创新机制,提高造林的积极性。按照建设文明新村的要求,坚持把村庄绿化和新农村“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与农田水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按照“谁投资、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落实林权,建立奖励机制;政府放权,苗木商承包栽植管护一条龙,秋季以成活率结账;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同时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实行绿化养护承包管理,提高绿地管理水平。 4.4.4 领导重视,保证投入。首先领导要重视,保证绿化和管护资金的落实。调动各方力量,广筹资金,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营林造林;同时把村庄绿化的造林经费和管护经费纳入当地年度财政预算和工程项目、一事一议,保证林业工作与环境整治正常开展。 4.4.5 严格督查,严格奖惩。县乡都要成立督查组,检查造林质量,督促进度,指导技术。分阶段通报督查情况,检查整改结果;严格考核,做到事有人问,活有人干,责有人担,奖惩到位。 4.4.6 加强管护,严厉打击毁林案件。制定护林公约,乡与村与农户签订树木保护责任书,建立林木管护档案;加大查处破坏和盗伐林木案件,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5 结语 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以农田防护林、村庄绿化为重点,通过道路、河流、沟塘、田块与村庄绿化,合理拓展造林空间,提升绿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生态功能,构建完整的平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和绿色田野景观。到“十二五”末,把阜南打造成一个林茂、粮丰、牛羊满坡、果木飘香、村庄幽美、文明富裕的皖北大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 参考文献 [1] 李爱林.新农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9(3):74-75. [2] 周建云.皖南山区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之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2012(3):71-73. [3] 卢萍.浅谈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规划[J].安徽林业,2007(2):22. [4] 欧斌,楼浙辉.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绿化的特点与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4):5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