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合外力平台,“微”传播取得“大”效果 河北电台坚持开放融合的思路,充分借助外界的成熟平台、渠道、手段推进融合,尤其是敏锐地观察到一系列新兴的互联网“微传播”平台与广播的特性高度相似,迅速抢占微传播的第一落点。 2014年1月份,河北电台腾讯微博发布厅上线,河北电台官方微信、新浪官方微博实现升级。目前,河北电台注册有220多个公共微博和12个微信公共平台,粉丝数超过500万,河北电台以官方微博、微信为龙头,形成新媒体的“微传播”矩阵,展现了强大的整合宣传营销力量。其中河北交通广播的微信公众号粉丝达26万,进入全国“新媒体排行榜”汽车类微信公众号前10名。河北电台名主持人、名栏目资源和独家新闻及服务信息向多媒体、多形态、多平台传播延伸,实现了社交平台与新闻传播平台的对接。 2.融合前沿技术,“老”特色转为“新”优势 河北电台音乐频率是全国最早一批进驻新浪微电台的广播频率,网络收听排名在全国450多家广播频率中始终位居前5名,2014年3月获得全国首届新浪微电台评选“最受欢迎电台”称号。目前,河北电台所属9个频率全部在新浪微电台上线播出,此外还根据频率受众定位、节目特色分别进驻蜻蜓、优听、考拉等知名网络电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新闻频率在优听播客排行榜、交通频率在优听直播收听排行榜均位居前列。河北电台名牌栏目《小强来了》在啪啪和喜马拉雅网络电台的点击率均居全国第一位,用户扩展至美国、韩国、日本和欧洲多个国家。 3.融合多维手段,“传统”节目释放“新”光彩 河北电台充分运用新技术融合多媒体手段,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占领传播新阵地、探索广播产品推广新路径。 2013年,百集系列微广播《善行河北》多媒体版在网上发布后,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这组作品被中国网络视频服务协会评为2013年度全国网络音频十佳节目;2014年3月份又推出《中国梦 赶考行——燕赵追梦人》200集网络微广播,综合运用图文、动漫、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广播节目的可视化,这组作品被河北省第二届网络文化节列为重点项目。 三、河北电台客户端在媒介融合上的突破 借助新媒体技术、平台和渠道,河北电台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借助”只是第一步,“融合”才是目的。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一年,也是移动客户端大爆发的一年,河北电台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变化形势,迅速融合前沿技术,着力开发河北电台移动客户端,实现媒体融合的突破,抢占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先机。 2014年7月18日,作为河北电台媒体融合突破口的移动客户端“即通”正式上线,成为第一款由河北省主流媒体开发运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生活服务类客户端。 河北电台“即通”由六大功能板块和一个用户设置板块构成。“快讯”板块主要体现新闻功能,随时传递新鲜资讯,发布权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畅行”“帮忙”“服务”三个板块,主要体现移动生活服务功能,也是客户端最具特色的功能:“畅行”可以进行即时路况查询、最佳路线导航;“帮忙”是将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专题节目《992大家帮》延展到手机之中,成为全天候不间断的互帮互助平台,用户可以随时发布救援信息,开展应急互助、公益捐助等行动;“服务”除了传统功能之外,技术团队研发了全国首例自助免费挪车服务,在保护双方隐私的情况下,通过96992特服号码的呼叫中心平台自动呼叫双方车主,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一键免费挪车。“名嘴”板块主要体现娱乐功能,作为传统广播主持人新媒体节目的试验田,鼓励主持人制作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精品节目,用户会发现电波中主持人另一面的精彩。 截至2014年9月底,河北电台“即通”客户端上线两个多月,用户量达到8.26万,活跃用户度达88.3%,日均用户使用时长为5分30秒。客户端用户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京津冀用户占比81.60%,启动次数占比89.54%,这个数据与河北电台受众群体分布和客户端定位基本吻合,客户端在京津冀地区移动人群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河北电台媒介融合的启示 “即通”作为河北电台媒体融合的先锋,致力于强化互联网意识,树立互联网思维,坚持用户至上、简约极致、开放共享、迭代创新、跨界协作,快速实现传统广播内容、技术、服务、市场的全方位、全媒体融合。客户端运行两个多月来,在实战当中不断思考,收获了一些经验。 1.坚持内容为王 在喧嚣的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仍在于内容,在于拥有专业素养的内容生产团队。只是表现方式有所变化。由此,“河北电台即通”在各内容支撑板块尝试做出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