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标准茶园工程建设,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推广实施全国标准茶园建设技术,对茶园建园基础差的、未老先衰的茶园实行低产茶园改造,通过改树、改园、改土、改植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化茶园要求。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通过技术培训,规范提高茶农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茶叶平均单产和内在质量,提高鲜叶价格,使茶农真正得到实惠。 (2)将澜沧县全部茶园建成为生态茶园,每亩种植适宜树种10~12株6个树种以上,使茶园符合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在茶园建设上,应建立以茶为主、茶与经济作物等立体组合栽培的生态茶园,各种作物合理配置,共生互利,形成立体植物组合,改变群落内水、气、光、热状态,促进其他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控制茶园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加强茶园农业工程建设,运用先进的蓄水、节水技术,补充和改善土壤肥力,引进生物种群,改良土壤结构。在景迈、芒景实行高密度留养,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其于茶树全部砍除。 (3)茶园综合病虫害防控。在全县茶园内推广应用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对茶园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如推广的黄、蓝板粘胶诱杀,及太阳能杀虫灯等,推广生物农药的运用,避免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采用茶园合理修剪、及时采摘、绿肥种植等农业措施,率先在茶产业中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 (4)引导龙头企业和茶叶合作社加强对茶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建立统一档案记录茶园投入品管理模式。组织力量对茶叶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严禁采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期监督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品进入茶园。 3.2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茶叶合作社 (1)加强茶叶专业使用社的组织引导。重点发展“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基地(初制所)+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给予引导,由茶叶合作组织对茶产品牌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实现茶叶加工企业与分散茶农之间的对接,从源头上加强茶园的科学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原料质量。 (2)不断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运行机制,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化发展。 3.3推广茶叶清洁化加工,提高行业综合实力 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要求,对全县茶叶加工企业分阶段、分步骤全面整改,推广加工清洁化生产,推广成套名优机械,推广清洁化能源、机械,改善加工环境。 3.4提高茶产业集中度,整合资源扶强龙头企业 (1)整合现有企业。澜沧茶产业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存在着诸多问题困扰,比如产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保守、管理保守、管理落后与技术力量不足等。必须进行整合。要鼓励一批实力强、管理优的企业,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茶厂及茶园的经营管理,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变茶叶企业小、散、弱的局面,整合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2)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品牌能够提升产品的价值,产品的品牌与企业文化的协调,增强品牌的文化力与营销方式的文化内涵。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设备等方面入手,符合时代潮流,适应市场要求。 (3)引导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促进产业专业化分工。鼓励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和拥有一定产品优势的中小茶叶企业集中力量塑造产品品牌,走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3.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 (1)将茶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之一,建立茶叶招商项目库,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制定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通过吸引有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强、品牌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到澜沧县投资茶产业,做大做强普洱茶的产业规模。 (2)鼓励龙头企业和外商租赁,承包开发生态茶叶基地。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外来企业的资金、品牌、网络优势,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