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当今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上篇)(2)

时间:2021-05-06 16:29 点击: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第一次提供了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图谱。这个图谱是历史主义和生命论的,因为它与人类意识和文明的发展史相一致,也与个体生命发育史相契合。作为体系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第一次提供了"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图谱。这个图谱是历史主义和生命论的,因为它与人类意识和文明的发展史相一致,也与个体生命发育史相契合。作为体系性探讨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的第一人,黑格尔给后人提供了哲学指引,也留下继续创造的哲学任务和学术空间。他的贡献在于:其一,将伦理与道德当作精神,凝心聚力地探讨人的精神宇宙的深邃构造和演化规律,遗憾的是,他把现实世界仅作为"精神"的现象或诸现象形态;其二,将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的精神世界或所谓"客观精神"的两个基本结构,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精神环绕这两个结构运转而留下的轨迹;其三,开创性地描绘了伦理与道德一体、辩证运动的精神哲学规律。然而,头足倒置的哲学思辨一旦落实到现实世界,便如马克思所言沦为"原罪"。于是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精神现象学》提供的精神哲学图谱,与《法哲学原理》提供的"抽象法--道德--伦理"的图谱相比,便出现"伦理"与"道德"的位序矛盾,也使黑格尔精神哲学陷人难以自拔的内在困境。
  对于当代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我们一定程度上可从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图谱中获取启迪,但它对于问题不具有彻底的解释力和完全的适用性。伦理道德根源于与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不能简单地用黑格尔精神哲学诠释其发展,也不能用其发展简单地证实或证伪前者。应当从伦理道德的现实发展中,发现其精神哲学规律,进而发现它与"黑格尔图谱"的可能的契合之处及其特殊文化个性。
  一百多年来的文化激荡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文明意义和精神哲学轨迹。通过对三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方法(定点分析,随机抽样)、不同对象(群体分类,综合采样)的调查的海量数据中的共同信息的精神哲学分析,可尝试揭示当今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精神哲学规律。
  一、当今伦理道德演进的精神哲学图像
  任何社会、文明体系,都存在大量的伦理道德问题,但很少像当代这样,伦理道德几乎聚焦了全社会的目光、期待和努力,以至于其俨然成为"难题"。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更在于文化区别于西方的不同精神气质,在于特殊文化背景下伦理道德演进的精神哲学轨迹。
  调查已经揭示了当今伦理道德演进的轨迹:伦理道德现代转型的文化轨迹,伦理道德演进的"问题轨迹",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的"互动轨迹"。分别简称"转型轨迹","问题轨迹","互动轨迹"。有待进一步探讨的是:三个轨迹形成伦理道德发展的何种精神哲学的总体图像?其中到底隐藏哪些精神哲学密码?理论假
  设是:当今的伦理道德呈现伦理型文化的演进轨迹,显示伦理型文化的精神哲学密码,伦理与道德,是精神世界的双核,其中伦理是精神世界的重心,也是其标志和总体文化气质。
  轨迹一: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依然是伦理型文化,两者在现代转型中呈现反向运动,呈现"后伦理型文化"的特征。一方面,调查数据为"伦理型文化"的判断提供了三大证据:宗教信仰远非主流;伦理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首选;满意而忧患的伦理道德心态。另一方面,调查数据也显示当代伦理道德已发生重大转型,伦理与道德沿不同方向前行,显现"后伦理型文化"的特征。证据之一是量的嬗变率,以"五伦"标识的伦理上的嬗变率是20%,以"五常"为标识的道德上的嬗变率是80%。证据之二是伦理与道德的不同文化关系。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五常"的基本文化功能,是将"五伦"的伦理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德性教养,在伦理与道德之间表现出某种文化亲和;而爱、诚信、责任、正义、宽容的"新五常",不仅直指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道德问题,更具有明显的伦理批判向度,尤其责任、正义、宽容三大"新德",在伦理与道德之间表现出的某种张力,具有现代性特征。新旧五常的伦理诉求及其文化取向沿不同方向前行,伦理道德文化转型的总体轨迹表现为:伦理与道德"同行异情":伦理上守望传统,道德上趋向现代。
  轨迹二:伦理道德的"问题轨迹",即"道德问题一伦理信任一伦理分化"的轨迹,由经济上的两极分化,到伦理上的两极分化,由此可以透析当前我国伦理道德运行的经济一社会轨迹。也许此发现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其来自三次调查的信息,至少必须引起警慑。第一,对分配不公与官员腐败两大道德问题的社会承受力,已经开始接近甚至突破心理底线。①第二,主流群体的信任危机,伦理道德的文化重心下移,伦理上的两极分化出现。"你对什么人在伦理道德上最不满意?"三次调查,不同时间,不同方法,不同对象,但排序完全相同:政府官员居第一位,演艺娱乐圈居第二位,企业家和商人居第三位,医生居第四位;与之相对照,第二次和第三次调查,在关于伦理道德最满意群体的调查排序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民、工人、教师,第四位是专家学者。第三,由此,可以假设:在现代社会,由分配不公和官员腐败两大问题所导致的经济上的两极分化,已演进为伦理上的两极分化:在政治、文化、经济上掌握话语权力的恰恰是伦理道德上令人最不满意的群体;而伦理道德上最令人满意的则是"草根"群体。由道德问题所导致的伦理信任危机,已经逐渐形成伦理上的两大"精神集团",这是一个严峻的意识形态信号。
  轨迹三:伦理道德与大众意识形态的互动轨迹--由伦理道德问题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危机。调查显示,这一互动轨迹是:道德问题演化为伦理问题尤其是诸社会群体之间伦理关系问题--伦理问题演化为对主流群体的信任危机--信任危机导致大众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领袖缺场--思想领袖缺场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调查一发现一个严峻问题:"当党中央宣传与国外思潮发生矛盾时,你相信谁正确?"64%的企业群体、61%的公务员群体、44%的农民群体选择"相信国外正确"。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情况在七年后的调查中发生根本性改变。"当国外报道与主流媒体不一致时你相信谁正确?"调查二和调查三中分别有40.3%和54.1%选择"相信主流媒体"。但是道德问题以伦理信任为中介,将深刻影响大众意识形态,最终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则是一个必须警惕的社会事实。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