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我国公民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路径(4)

时间:2016-04-11 10:00 点击:
公民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是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的主体动因,而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又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根基。因此,公民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与 否,直接影响我国体育强国梦的实现。但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不仅群

  公民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是群众体育活动发展的主体动因,而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又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根基。因此,公民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与 否,直接影响我国体育强国梦的实现。但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不仅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公民体育锻炼意识亦面临诸多矛盾与问题。这就 需要国家在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并平衡区域经济,全方位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给予群众体育活动有力支持,不断催发公民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同时,还需 要不断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公民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享受体育政策红利,及体育锻炼带给人生的健康和快乐。国家还要继续深化 体育体制改革,优化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体育发展模式,使我国体育发展更符合人本主义的社会化需求,进而切实提升公民体育锻炼意识,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快 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 我国体育人口不到10%[N]. 新民周刊,2009-11-04(1).
  [2] 罗森塔尔·尤金. 简明哲学词典[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744.
  [3] 吕红芳. 浅析体育意识[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379-382.
  [4] 张克峰. 动机气氛、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 尹博.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 体育学刊,2005,12(1):139-141.
  [6] 中国体育报. 青少年校外锻炼缺乏指导,成年人体育健身人数增加[EB/OL]. (2014-08-07)[2015-05-02]. http://read.sportpa per.cn/zgtyb/html/2014-08/07/ content_
  313071.html.
  [7] 张靖,司虎克. 全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以上海高校学生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5(32):80-83.
  [8] 韩冰. 转型期武汉市不同阶层人群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特征的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64.
  [9] 闵学勤. 城市人的理性化和现代化[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7.
  [10] 李先雄,杨芳. 我国不同年龄群体的体育锻炼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5):46-49.
  [11] 都晓娟,何敏学. 对我国城镇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特征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70-73.
  [12] 刘沛芳.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N]. 永新周报,2013-12-30(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