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的评价治疗性沟通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对71例住院食管癌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其中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为对照组,2012年2~4月为试验组。试验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在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希望水平量表(HHI)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提高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论文关键词】治疗性沟通;食管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有文献[1-2]报道,2008年我国内地食管癌的发病率为16.7/10万,病死率为13.4/10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0/10万和5.8/10万)。目前,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创伤及疾病本身均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治疗性沟通是指医护人员以沟通为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解决患者现存主要问题,选择时机,有目的、有原则、分层次地进行针对性的沟通[3-4]。同时,治疗性沟通也是心理学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帮助患者应对焦虑等不良情绪,表达情感支持、提供信息和反馈、纠正非理性认知,给予希望的一种护理沟通[5]。本研究旨在通过沟通增加护患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并针对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个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为今后食管癌患者及其他癌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天津市某专科医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理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②处于手术期且了解病情的患者;③意识清楚,听力、语言表达无障碍的患者;④既往无手术史的患者;⑤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填写知情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②术后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③精神障碍的患者;④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71例,按时间顺序分组,其中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为对照组36例,2012年2~4月为试验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研究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取患者,患者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研究时间、研究内容、对患者康复的意义,取得其知情同意后签字。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希望水平量表的测量。对不能自行完成问卷者,由研究人员协助完成。
2.1人员培训
本研究基于国内的基本国情和医院的现实条件,由研究者和专家讨论后,明确了执行治疗性沟通的科室护士应具备的条件,其护士应具备:①护师及以上资格证书,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②本科及以上学历;③良好的沟通能力。根据以上条件,选取了3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科室护士,由研究者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治疗性沟通的内容、沟通原则、技巧及具体流程。经临床护理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对培训后护士进行评审,达到合格方可进行课题研究。
2.2制订评估计划
由研究者查阅相关文献后结合临床实践及临床访谈编制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态评估表,由小组成员讨论,并请2名临床专家和2名心理学专家指导、审修。括:担心手术危险性;担心照顾者负担;担心手术后痛苦;担心疾病预后;听天由命(无希望的患者)5个部分。术后心理评估包括手术与想象的差别很大,特别痛苦;内心十分孤独,希望家人陪伴;不舒适(疼痛、口干、管道多);过于担心疾病;担心术后饮食异于平常5部分。评估表不采用计分方式。
2.3治疗性沟通的实施
2.3.1试验组
(1)术前护理干预:①患者入院48h内,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患者社会背景、个性特征、对疾病的认识、应对方式等,指导患者填写术前心理因素评估表、希望水平量表。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为5类:担心手术危险性;担心照顾者负担;担心手术后痛苦;担心手术的预后及以后的治疗;听天由命(无望的患者)。②制订治疗性沟通措施。对担心手术危险性的患者采取:告知患者手术的安排是连台手术或是正台手术、转入重症的时间,介绍重症监护室的环境及相关护理措施等,并告知给他做手术的医生非常有经验等,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消除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错误的观念,从而降低患者的恐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相关的沟通,最终达到与患者建立和睦信任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加强医护患之间的合作,以便默契配合麻醉、手术。同时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战胜困难的信心。对担心照顾者负担(患者在治疗和费用上产生矛盾,既想治疗疾病,又担心给家人造成很强的经济负担,最终导致“人财两空”)的患者采取:告知患者人在烦躁、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下,只能加重病情,应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住院天数,同时能减少住院费用,从而减轻家庭负担。关于陪护问题,根据医院科室相关规定,术前晚上无需陪护,术后1周在重症室也无需陪护,转到普通病房后根据恢复情况大约1周就能出院,无需过多的家人陪护。向患者解释,现在医学发达,癌症并非不治之症,经过手术,术后再辅以放疗或化疗,多数患者能长期生存。介绍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对担心手术后痛苦(手术后会饥饿、出血、疼痛等)的患者采取:告知禁饮、禁食的目的是为了疾病的恢复,防止发生吻合口瘘,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告知患者在禁饮、禁食期间,会给予肠内、肠外营养,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饥饿情况。对于疼痛问题,个体差异较大,术后每位患者均有止痛泵,泵内的止痛药能使用3d,如果还有明显的疼痛及时告诉护士,会给予相应的处理。对担心手术预后及以后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的患者采取:劝导患者尽量不要苦于想象疾病的最终结果,恐惧都是暂时的,应把全部精力用于证明自己能够渡过难关上。先积极应对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从重症转到普通病房次日就能下床轻微活动,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饮水、进流食,一般1周后就能康复出院,在家休养1个月复查后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对听天由命(无望)的患者采取:尽量不与患者提及手术和疾病,了解家属的想法,对家属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指导家属在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上密切配合。动员患者周围的人关心、体贴他,鼓励并指导患者。
(2)术后护理干预:①患者手术后72h内,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填写术后心理因素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分为,特别痛苦;内心十分孤独,希望家人陪伴;不舒适(疼痛、口干、管道多)等。②制订治疗性沟通措施。对于手术与想象的差别很大,特别痛苦的患者采取: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效果,使患者清楚自己病灶已切除而感到安慰。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发泄内心的感受、想法及痛苦,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患者控制混乱的思想,重建其心理的平衡。对于内心十分孤单,希望家人陪伴的患者采取:告知患者术后隔离的目的和意义,家属进出重症监护室是导致患者感染的原因之一,因手术较大,为避免给患者造成危险,术后在重症监护室仅住1周,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护理。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告诉家人请患者安心,患者有需求可由护士传达给家属,并告诉患者家属的去向,减少其担心。对术后不舒适(疼痛、口干、管道多等)的患者采取:使用止痛泵;耐心向患者讲解放置各种管道的目的及意义,禁饮、禁食的目的,同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檫患者的口嘴,每2h1次。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现实,告知患者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在心理上给予支持、鼓励、安慰、同情,以帮助患者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