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论政府经济政策(3)

时间:2014-12-01 11:18 点击:
(四)博弈理论与合作均衡研究 现代经济社会中无时无刻、无地无处不在进行着博弈,冲突、竞争、合作、均衡成为其主流。政府经济政策和政府经济行为如何适应其多元结构,政府与市场的博弈、政府与社会的博弈,体现为

  (四)博弈理论与合作均衡研究

  现代经济社会中无时无刻、无地无处不在进行着博弈,冲突、竞争、合作、均衡成为其主流。政府经济政策和政府经济行为如何适应其多元结构,政府与市场的博弈、政府与社会的博弈,体现为冲突与竞争,或合作与均衡。

  1.纳什与非合作博弈均衡。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认为,每一个参与人都拥有对其他参与人行动的正确预期,并且能理性行动。“给定你的策略,我的策略是我最好的策略;给定我的策略,你的策略也是你最好的策略”,即纳什均衡。其实,纳什均衡就是博弈中每个博弈方的策略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其中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都是根据针对所有其他博弈方的策略构成的,并且是最佳反映。过去,“囚徒困境”是一个难题,但用纳什均衡理论就迎刃而解了。

  2.罗伯特·奥曼、托马斯·谢林与合作博弈均衡。在利益博弈时代,一切合作都可能演变为冲突,而一切冲(下转7页)(上接4页)突都可能演变为合作,博弈论的精髓就是“交互的决策论”。2005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认为,人们根据博弈策略以外的特定相关信号机制进行决策选择实现的均衡。要达到相关均衡,最为重要的是在信念和信息方面能够有共同接受的东西,才能达成合作联盟,即为“相关均衡”;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谢林认为,在效率曲线中,博弈者的利益是对立的,没有帕累托改进(任何一个人的趋利变动都会损害另一个人的利益),这种对立只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效率曲线中必然存在一点,使得博弈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即为聚点均衡。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M].陆俊,谢旭,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2] 白波.图说博弈论[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

  [3]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4] 道格拉斯 C 诺思.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225-226.

  [5]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87.

  [6] 董雪兵,史晋川.博奕论视角下的冲突与合作[J].浙江社会科学,2005,(6):205-208.

  [7] 李纪建.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探源:创新能力与市场化程度[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1):44-49.

  [8] 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5-10.

  [9] 赵英军,陈宇峰.冲突与合作世界中的博弈新视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1):8-1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