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状态调查研究(2)

时间:2014-11-17 09:59 点击:
(五)生活艰辛 尽管任劳任怨,但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艰辛的事实客观存在。主要原因有:其一,艰苦的自然条件导致其生活艰辛。革命老区农村地偏位僻,交通、电力、通讯、水利设施落后,生产生活均靠双手,客观

  (五)生活艰辛

  尽管任劳任怨,但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艰辛的事实客观存在。主要原因有:其一,艰苦的自然条件导致其生活艰辛。革命老区农村地偏位僻,交通、电力、通讯、水利设施落后,生产生活均靠“双手”,客观增加劳动强度,增加生活艰辛程度;其二,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秉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将一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全力承担,其劳动总量远远超出中国农村人均工作量,其劳动时间也远远超出“8小时”,客观导致其劳累与艰辛;其三,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往往还要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如小孩、老人生病住院),加之经济困难,其生活压力非常巨大;其四,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单一”居住,常常导致有苦无处诉,有病不去医,有难无人帮,生活艰辛。

  二、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心理状态透视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状态既有健康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不良的一面。

  (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心理

  调查表明:90%以上的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期待,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具体讲,100%的留守妇女都相信自己的丈夫在外面能够挣到钱,相信自己的家庭生活会越来越好,相信自己的子女将来会比自己过得好;70%以上的留守妇女相信自己所在村庄或自己所处地域的交通、教育、通讯、卫生、医疗、生活条件等会得到改善,相信自己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60%的留守妇女相信国家会对革命老区提供支持与帮助,相信政府会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同时,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并不是可望而不及的“空中楼阁”,而是非常现实的不愁吃、不愁穿、不愁钱用、生病有药、子女能上学、困难有人帮等,是一种现代城市已经实现的生活状态。

  (二)对现实生活的认同心理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对现实的留守生活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认同心理。对丈夫长年在外打工表示理解与支持,认为丈夫外出打工是改善自己家庭条件的最好途径;对自己一个人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并无怨言,认为自己理所应当承担丈夫在家所干的一切农活;认为承担繁琐的家务活、一个人在家赡养老人与抚养子女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与天生的责任,并无不妥;对自己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比较满意,并无太多的埋怨与奢望;对自己的辛劳、承受的压力并无太多的“感觉”,反而认为还有比自己更苦更累的人,认为自己比在外打工的丈夫要轻松自由;对与亲朋好友及左邻右舍的关系比较认可,认为自己所在村庄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对自己长期居于偏僻山区几乎与外界隔绝并无微辞,反而认为自己在“家”享受着“家”的温馨;对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帮助政策比较满意,认为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投入在不断增加;。总之,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对自己的留守生活总体上比较满意。

  (三)对丈夫与亲人的挂念心理

  在革命老区,外出打工者不仅是青壮年。凡是身体健康,18岁到65岁能够外出的男女老少都要外出打工。因此,对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而言,外出打工者不仅有其丈夫,也可能有其兄弟姐妹,还有可能有其父亲或其子女。一般情况下,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思念与牵挂主要表现在:其一,渴望与自己丈夫或亲人见面。革命老区的外出打工者,有时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趟。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虽然能识大体、顾大局,但对亲人的思念却无时无刻不挂在心头;其二,对亲人的牵挂。对丈夫的安危、生活起居、冷暖饥饱等随时都在担心与担忧,对亲人的身体健康、生活状态、经济效益等也时常挂念;其三,对丈夫在外是否遵纪守法,对自己与家庭是否忠诚等存在担忧。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对丈夫与亲人的思念与挂牵埋藏于心底,不轻易表露于面,不轻易诉说于人。一般情况下,白天疲于劳作,挂念暂失;夜晚孤寂,思念扰心。

  (四)坚忍不拔的毅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