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艰苦的生产生活中,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压力不屈服,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劳苦不畏惧。面对以前五、六个青壮劳动力才能完成的农业生产劳动,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毫不害怕,用自己的双手,不分白天黑夜,抢种抢收,保证农业生产的丰收;面对繁琐的家务事,面对赡养老人与抚养子女的重任,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将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面对从未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从不畏惧,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正是坚忍不拔的毅力,才孕育了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忍辱负重、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也正是坚忍不拔的毅力,才使得革命老区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家务活动、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主力军,成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五)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于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主要原因有:其一,长期一个人于田间地头劳作,于屋里屋外忙碌,感觉到无人陪伴、无人协助,觉得孤苦伶仃,滋生孤独心理;其二,遇到难事、急事、大事或偶发事件,无人拿主意,无人提建议,无人能够帮助迅速而妥善解决,感觉孤立无援,助长孤独心理;其三,受到委曲,受到伤害,受到不公正待遇,无人安慰与安抚,无人能够接受倾诉,内心的痛苦无处渲泄,强化孤独心理;其四,面对家中的“老”与“小”,自己的心理话、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自己的的小秘密、自己的艰辛与劳苦等不能诉说,自己在家内与家外的所有“遭遇”只能一人扛着,在自己家里也没有“贴心人”,倍感孤独。长期的孤独心理,有可能使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更加疏于人际交往,更加疏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进而可能导致其患上孤独症,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影响其生产与生活,影响其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六)焦虑心理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程度不同的焦虑心理。这主要是由于: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生活压力大、承担工作多、面对现实复杂,需要其解决与完成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又不是特别高,独挡一面的经验又不丰富,加之自身的责任意识特别强,总想将所有事情完成得非常圆满。这样一来,现实、理想、能力之间的差距就容易导致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出现焦虑心理:时时刻刻担心农活搞得不好、子女没有教育好、老人没有照顾周到、丈夫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等等。同时,由于通讯不畅等原因,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与自己的丈夫交流、沟通少,对自己丈夫在外打工的情况不甚了解,长期担心自己丈夫的安危。一旦电视、广播或传言谈及与丈夫打工相关的安全事故等,就更加提心掉胆,久而久之,也容易出现焦虑心理。另外,由于丈夫在外打工的经济收入不佳,而家里的小孩上学需要钱、老人治病需要钱等等,无形中为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增添不小压力,也可能导致其产生焦虑心理。长期患有焦虑心理,有可能使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心情抑郁,脾气暴躁,不能安于生产生活,也不能稳于赡老抚幼。 (七)委曲求全心理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一般不与人争执,遇事忍让,表现出一定的委曲求全心理。特别是在自己或家庭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待遇,或遇到突发的于己不利的威胁或伤害时,往往隐忍不发,委曲求全,将痛苦埋藏于内心深处。主要原因在于: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一般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始终秉承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深受“遇事忍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思想影响,害怕得罪人,不敢得罪人,不愿得罪人。同时,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在家“势单力薄”,又忙于诸多事务,农活缠身,受到不公平、不公正待遇,也就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以自己的忍让求得暂时的“和谐”。另外,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彼此之间的交往、交流较少,加之居住地比较分散,很难形成一个关系密切的团队,这导致其遇事“单打独斗”,严重削弱其抗争力,加剧其委曲求全心理。 (八)无助感 革命老区经济落后,欠发达,较封闭。作为革命老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话语权等也相对较弱。一般情况下,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的主要职责仍然是相夫教子。但一旦丈夫外出打工,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就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就成了里里外外的一把手。这种角色的变换,毕业论文格式对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来说,显得特别困难与艰难。因此,在丈夫外出打工期间,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承担的角色太多、太重、太难,一些角色已经远远超出其能力与素质能够承受的范围,于是就常常出现不适应感,主要表现为无助感:面对天灾人祸,在农业生产方面感觉到无助与无力;面对重大的突发事件,感觉到个人力量的单薄,感觉到无人可求,无人可帮助自己;面对国家政策的调整与政府决策的改变,感到无能为力;面对不公、不平、不对的人与事,感觉到自己无力改变,无力纠正;面对子女教育的不理想,感到自己的无奈与无力。 (九)从众心理 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学历低、学识少,加之长期在家庭中居于“被领导”地位,遇事很少独立作主,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从众心理:跟随大流走,不冒尖、不出头,人云亦云。在农业生产领域,往往拒绝接纳现代农业科技,别人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以前如何耕作现在就如何生产;在执行国家或政府政策过程中,不发表自己意见,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跟着大部分人“走”;在抵制不合理收费、不公平制度或腐败的过程中,看多数人的态度,尽管心有“态度”,脑有“想法”,但仍紧随大流。对革命老区农村而言,留守妇女的从众心理不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不利于村镇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不利于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不利于实行新模式、新制度的新农村建设;对革命老区农村留守妇女而言,从众心理可能导致其个性的弱化、创造性的泯灭,导致其“主见”越来越少,不利于其自身发展。 |